大散关周边的南宋官军,以身处凤州的杨巨源反应最为激烈,毕竟他和李好义自筹划“诛吴”以来就是最为亲近的战友、兄弟。
李兄弟他身为功臣竟惨死,必然为真凶的王喜却逍遥法外,凤箫吟处决如此不当,难免令杨巨源感到不忿:“凤箫吟此人,剑术虽高超,终究妇人,诸多愚见。”
杨巨源对凤箫吟的偏见由来已久。二月诛吴原本他是头功,安丙上奏朝廷时却将他忽略不计,状告到凤箫吟那里,凤箫吟竟然直接去问安丙,杨巨源为何不在名单上;事后还代安丙当传话筒,告诉杨巨源说,安丙之所以不署他名,是怕朝廷追究他“提议伪造圣旨”。杨巨源一听就知道安丙纯属扯淡,内心直喊:“这借口,鬼信!安丙是故意隐瞒不报!”然而凤箫吟告诉他时竟然满脸的天真无邪……
从那时起杨巨源就觉得完了!川蜀官军基本都要看义军面子,可义军最高长官居然是个傻婆娘啊!
哎,算了算了,她不行,我帮她多担待点吧。杨巨源发完牢骚,继续做事,抗金。
这世上再没有谁比杨巨源更清楚,安丙铲除异己的本领有多强。譬如孙忠锐,就是安丙暗中推到对立面、又借他杨巨源嫉恶如仇之刀所杀。为了内斗不惜便宜外敌,安丙做得委实比王喜还绝,招致的祸乱之火从仙人关一直烧到短刀谷……因怕孙忠锐、吴曦在敌方战功高过自己,所以安丙才没有变节投敌、倾斜回了徐辕和凤箫吟而已!
孙忠锐、吴曦,就是杨巨源和王喜共同的前车之鉴。
杨巨源虽然没安丙那么老辣,更没吴曦王喜那么凶残,却也不是个老实人好欺负。很早以前他就开始派亲信去宋廷到处诉说自己的功劳,并怂恿好友彭辂直接给韩侂胄写信告安丙的状。
然而,人心不可估量,海水不可斗量——杨巨源虽当彭辂是好友,怎料彭辂转头就对安丙告密。
安丙几乎当时就知道,杨巨源竟将二月诛吴的细节全部记录、刻印、传布!若是对宋廷暴露出安丙的申报不实,安丙的身家性命必然不保。“杨巨源,找死啊!”连日来,安丙早就把铲除杨巨源的线铺好,只不过被刘昌国毒杀李好义的枝节冲停了几日。
是的,李好义突然遇害,摧锋军差点兵变,王喜露出狰狞面目,一连串意外,安丙早就懵了。
却说王喜收到林陌回信后,深知自己不是那么好“督促”安丙搅混大散关——督促?安丙内心向着凤箫吟,口口声声“盟主”,完全看作靠山。
王喜脑子却是一等一的灵活,不能随心操控,那我投其所好,不就行了?
林陌的心意王喜是清楚的,若想要大散关乱,最容易的就是挑起凤州杨巨源集团反叛,不过,杨巨源虽然对凤箫吟诸多藐视,却不可能因为不忿李好义之死处决不公就反叛,而更多的是求同存异一起化悲愤为力量向金军砍杀。但杨巨源此人有个死穴,好大喜功且不依不饶,这一点成功地引起了安丙对他的反感和憎恶,一旦安丙继续打压,自会造成恶性循环。
那就从安丙和杨巨源的关系入手!王喜“督促”不成,“怂恿”还不行吗。
于是王喜授意亲信,对安丙以谗言旁敲侧击,提醒安丙终于想起“除杨”计划,一边压着杨巨源给朝廷的信,一边抢先奏报杨巨源有不臣之心,尔后坐等朝廷回信,十有七八是将杨巨源降职处分。
一来凤箫吟在,二来李好义刚死,安丙不敢下重手;本来做到这一步也已经满足林陌所需,接下来静观其变即可——宋廷的颠倒是非黑白,势必令在乎功名的杨巨源出离愤怒,杨巨源若能领导凤州军调转锋芒,凭他的一呼百应能力,足以撼动始料不及的凤箫吟。
孰料,王喜亲信物以类聚,个个逮着机会公报私仇,接二连三向安丙诬告杨巨源的部下谋划作乱,安丙心下大悦,剪除杨巨源羽翼不是挺好?便也不管他们都属于二月诛吴的七十四功臣,竟逐一秘密杀害。
不杀则已,一杀完全停不下来,安丙迫不及待竟想将除杨改作诛杨:不等朝廷回信了,直接干掉他好了!不过,思及凤箫吟正坐镇蜀口,安丙又放下了屠刀。秘密杀人不难,难的是那是杨巨源、和他的任何麾下都不同,杀他和杀李好义一样等同于动川蜀的根基……盟主和宋堡主心里,我都已经是不二主帅、杨巨源李好义都是辅翼,真的有必要赶尽杀绝吗。
得不偿失,便算了。安丙再怎么老奸巨猾,有个念头都是肯定的,林阡走后,他要做好官军第一人,与凤箫吟共建和谐川蜀。
可惜无巧不成书,人总是会栽在自己的死穴上——
安丙的死穴就是:想做好人,想消除污点,怕自己被疏远被轻视,怕自己屈居他人之下。
这日,安丙无意间从李好义部将口中得知,李将军逝世真是不巧啊,盟主给他的信件还在路上……什么信件?好像是询问王喜忠奸的——
安丙心中一紧,盟主为何找李好义而不找我?李好义和王喜实际早就势成水火,她找李好义问王喜的忠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