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宋缔> 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1 / 2)

以夷制夷一直都是王韵的主张,当然他也是紧随赵祯的步调主张大宋彻底入主草原的,只不过他的想法是利用贝尔骑兵克制契丹人或是乌骨敌烈统军司之类的外部,虽然都是大宋的疆土,但互相之间却并没有什么关系,互相克制应该也是一种制衡之道。

赵祯其实是不喜欢这种以夷制夷的法门,大抵是因为身为皇帝的原因,他喜欢的是绝对掌控,在绝对掌控之下,再适当的放宽一些政策,但所有的基础都必须是掌握在大宋的手中。

这里的基础就是军队,若是连军队都不能随意掌控,便谈不上什么克制之类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之所以现在还是用他们的军队为的是将来给大宋戍边做准备,赵祯希望把戍边的力量再进行扩充,但不过多的使用大宋本身的力量。

这是一种稍稍不公平的待遇,但这个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草原部族将来的戍边之地不是现在的草原,而是更加遥远的西北之地。

拿下草原之地,在往北便是贝加尔湖,以及寒冷的西伯利亚,在这个时代,赵祯完全不用担心北面再有侵略者了,因为到那时候大宋的北面便是一片不毛之地。

至于西面乃是强大的塞尔柱帝国,无论何时赵祯都要保障国境线的安定,还有高原上的吐蕃,虽然现在还未动手,但早晚大宋也是要拿下那块土地的。

在赵祯的心目中,高原自始至终都是华夏的一部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便是高原民族无法在中原生活,中原的人无法上去,那里也是无必须拿下的土地。

以夷制夷不是不好,赵祯心中觉得有些做作和道德,这不是一个大国该有的风范,要么直接强权接管,直接调动他们的青壮去戍边,要么便直接迁徙走,离开他们的故土。

又要用人家的士兵去镇守另一家,又要把自己摘出去,颇有些当了啥还立牌坊的感觉。大抵是文人思想中的物尽其用加上表面光鲜吧!

但越是如此越会让人家反感,又不都是傻子,这点伎俩难道看不出来?这时候强权便开始发挥作用了,大宋国力强大的时候还好,但万一有一天出现了不可预知的情况,或许是百年,或许是千年之后,这种以夷制夷的方法反而会成为一场大变的催化剂。

不过赵祯并未阻止王韵,他是希望看到贝尔军的战力到底如何,以后能否为大宋所用,驻守边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可没有在地图上画好的边界线,每一寸土地都需要确认和保卫。

很快一骑插着鲜艳红色旗帜的急脚递便出现在草原的尽头,这是报捷的传令兵,若是“师不功”或是有紧急军情,骑士背后插着的便是白色的檄羽。

骑士的速度很快,但在赵祯和王韵眼中却是很慢了,毕竟望山跑死马,在草原上看见和近在咫尺完全是两码事。

既然已经看到了红旗,就说明此次贝尔军拦截契丹人的劫掠队伍成功并且是斩首不少,否则这样的红旗端是有些嚣张…………

大宋的军队已经很久没用这种红旗捷报了,在宋军武将的心中,一般的胜利不足以当作大捷来炫耀,成功与大捷完全是两码事。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话是没错的,武将们也开始较量起脸面这种东西来,值不过他们的方式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以往都是比较军功,谁的军功多算谁厉害,可现在都在较量谁不在乎…………

出现红旗的捷报在王韵看来已经是一场大胜了,说明贝尔军这次阻截契丹人非常成功,斩首和杀敌颇多。

毕竟王鹤这个独臂司马在军中是出了名的严格,也是出了名的不近人情,能让他这个文官出生的人以大捷来形容此次阻截定然是战果颇丰。

果然,马上的骑士快到城门的时候便是开始挥舞着红色的旗帜,口中喊着:“贝尔军大捷,斩首三万,俘获不可胜计,重创南下之契丹军!!”

随着他的话,城门上的士兵跟着重复,声音响亮的传遍整个呼伦贝尔城:“贝尔军大捷,斩首三万,俘获不可胜计,重创南下之契丹军!!”

在极短暂的安静后,呼伦贝尔城中响起兴奋的嚎叫和欢呼,这是他们塔塔尔部在归宋之后的首战,也是一次大胜,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和骄傲?

这是贝尔军的大捷,也是塔塔尔部的大捷,城中百姓都在为自己部族勇士取得的胜利而欢呼,但很快欢呼声中便开始出现大宋万岁,陛下万岁的声音。

谁都知道贝尔军之所以能取得这次胜利,和大宋的是分不开的,没有大宋的甲胄和利刃,没有大宋将士的训练,贝尔军不会是契丹人的对手。

这一点他们自己清楚,这么多年来他们可是一直被契丹人所压制,直到大宋的出现才有了改变,有了反败为胜的机会。

而城墙上的赵祯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贝尔军是塔塔尔部的骑兵不假,但却要在根本上让他们成为大宋的骑兵,先要有大宋这个最基础的概念,之后才能有塔塔尔部的想法。

就像后世,一开口便是一句“我是中国人”之后才能说出我是汉人的说法,这看似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