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在寇准之后的世家官员们慢慢的心生怯意,他们没想到官家的态度居然如此坚决,这是大宋开国以来史无前例的辞官上谏,即使太祖太宗时期也没经历过,但年轻的官家居然能顶得住这样的压力,着实让他们想不到。
此时的王随却紧跟寇准,抬头昂首道:“官家也看到了,朝堂上我等是真的全无立足之地,官家变法在即,我等作为朝臣当然要坚持祖宗之法,以辞官上谏乃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
赵祯点了点头,王随的话没错,保守的世家官员和自己即将实施的变法几乎是没有调和的可能,他们要为自己的利益坚持,而自己要为大宋的将来考虑,要么妥协要么反抗。
赵祯是官家,是大宋的皇帝,皇帝不能妥协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那世家官员只有反抗,利用辞官来上谏了。
“很好!你们的意思朕明白了,可你们这么做的意义何在?朕不明白!你们明知道朕是不会妥协的,可你们还要以辞官威胁朕,又有什么意义呢?”
赵祯的话一下子让官员们卡壳,是啊!谁都知道官家的性子是不会妥协的,即使上谏又有什么用?
王随和寇准对视一眼,两人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点头道:“这只是和官家交易的筹码,如果官家要变法我等也支持官家,但请官家保留下我等世家的现有土地……”
赵祯惊讶的张了张嘴:“你们是吃错药了还是怎么的?这么多人辞官上谏就是为了家中已经兼并了的土地?”
很显然赵祯的惊讶在世家官员们的意料之外,在他们看来官家会义正言辞的拒绝,甚至会破口大骂,但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惊讶的表情。
寇准试探着说道:“土地对世家来说是最后的依靠,如果失去便相当于没了退路,连东山再起的资本都没了。”
他的话没错,古人之所以对土地那么看重,是因为要靠地里的粮食吃饭,有了多余的粮食才能换成钱,去买其他的东西。
即使在赵祯的小试牛刀之下工厂已经开始兴起,可土地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依然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基本是以靠天、靠地吃饭生活的。
而且土地也是权利的象征,此时的大宋是土地私有制,也就是说拥有多少土地,就拥有多少地方的统治权,古人对于土地是“寸土不让”的。
有些世家豪族的土地甚至有一个县的面积,当地的官员都不敢得罪他们,甚至需要他们支持才能管理好当地百姓和收税等事物。
毫不夸张的说,世家豪族在地方上就是土皇帝,反正天高皇帝远,即使朝廷的手再长也够不到他们的头上。
赵祯稍稍一想就清楚了他们的想法,笑眯眯的说道:“地朕是绝不会动你们手中的土地,这些地都是你们自己的,私有的,朕不光不会动,还要保护你们的土地!”
哗~跪在地上的群臣愕然,他们没想到官家居然这么爽快的就答应了,这让他们之前做的准备如一拳打进棉花里使不上力气,还有不少人露出惭愧的神色,慢慢的有人低着头的站起离开,从三三两两变成成群结队。
在官家目光灼灼之下,寇准和王随也不好阻拦。
三才在一旁嗤之以鼻的看着这场闹剧,这些混账居然敢为难起官家来了,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官家捏死你们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即使蚂蚁抱团又怎么样?
还不过是蚂蚁罢了!
三才站在偏殿的门口,把每个参与上谏的人都记下,万一官家要秋后算账,自己也好有个准备不是?
王随是不相信官家会那么好心,他之前从王曾那里探知官家对土地兼并的厌恶和必须打击的形态,但眼前的官家却风格一变的要保护起自己的土地来了,这让从政多年的王随提起了十二分的小心。
赵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底气,后世的粮食基地湖广平原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得到开发,甚至连洞庭湖附近的荆湖南路都算荒芜的岭南之地,可想而知此时的大宋还有多少的土地可以利用。
赵祯打击世家土地兼并的最好办法不是大搞开发,而是让粮食和土地变得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等到商业繁荣到一定程度之后,大宋的国内市场慢慢饱和,生产出过多商品的工厂就会自觉的给产能过剩的工厂找出路,什么地方好呢?
当然是人差钱多的国外……
要想出国最好的办法不是走西域,因为通往那里的通道被党项人垄断了,那只有走海路,走海路必然要促进远洋贸易和造船工艺的发展,大航海的序幕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拉开,只要能沿着海岸线穿过千岛群岛一直往北就能看见连接新世界的桥梁白令海峡!
到达美洲的船队会带回土豆,红薯,花生,西红柿,洋葱等等产量大的惊人而且好养活的农作物,到时间土地的产出将会打破人口天花板的限制,大宋的农业已经到了能为新物种驯化和脱毒的程度。
土地不够?南面的土地上遍地都是懒惰的人,土地肥沃却不懂得耕种,甚至还有着翻脸不认人习惯,那场自卫反击战让赵祯看透了越人的无耻,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