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实,字若虚,南昌人。成化二年(一四六六)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出任按察副使提学浙江。弘治五年(1492)十月以右都御史巡抚郧阳。弘治六年十一月召还理南京都察院事。
都察院,大明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大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大明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为最高监察机关。
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及浙江(10人)、江西(10人)、福建(7人)、四川(7人)、陕西(8人)、云南(11人)、河南(10人)、广西(7人)、广东(7人)、山西(8人)、山东(10人)、湖广(8人)、贵州(7人)等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共110人。其它还设有经历司(经历一人,正六品;都事一人,正七品)、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初设四人,后革二人)、照磨所(照磨,正八品;检校,正九品)、司狱司(司狱,从九品。初设六人,后革五人)等机构。都御史为台长,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
南京都察院:设右都御史一人,右副都御史一人,右佥都御史一人,司务、经历、都事、照磨各一人,司狱二人。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九道,各御史二人;福建、湖广、广东、广西四道,各御史三人;凡刷卷、巡仓、巡江、巡城、屯田、印马、巡视粮储、监收粮斛、点闸军士、管理京营、比验军器,皆叙而差之;核后湖黄册,则偕户部、户科;提督操江一人(以副佥都御史为之,领上、下江防之事)。南京都察院共有监察御史30人,两京合计监察御史共140人。
李士实任南京考察院右都御史,理南京都察院事,他此番回京乃是回京述职,最主要是将都察南疆叛乱之事回奏陛下。论说他之前已经将南疆叛乱之事做了汇报,此番应该没他的事了,此番上朝只不过是例行公事,毕竟,他理都察院事,乃是正二品,位高权重,位列朝帮实属应当。
但他此时这是要干什么,要奏什么?
南疆各行省的代表们心中一阵心悸,要知道,都察院监察南疆一切事务,谁手中没有干过一点亏心事,心中自然不会无愧于心,他此番这是要弹劾谁?回想自己之事,大家心中忐忑不已,深怕被这李士实抓住自己把柄整死自己。
弘治也是心中一怔,这李士实难道南疆还有什么未尽之事?想及,此事定然事关重大,否则,他大可以用奏折将所要奏之事奏明,并不需要这般大动干戈,在朝堂之上这般奏事!
不由得弘治心中更加的重视,直直望着李士实。
“李爱卿奏来!”
李士实正正衣冠,面色肃然,躬身为礼,“臣启陛下,革除那明中信太子伴读之荣宠!”
此话一出,大殿之上为之一片哗然。
此前,这李士实在汇报南疆叛乱之事之时,对王守仁与明中信可谓是大加赞赏,对其功绩也是赞不绝口,现在居然这般启奏,他难道不知道此事太过敏感吗?
而一些南疆行省的代表心中身体一阵舒畅,原来不是想针对咱们啊!
弘治却是眉头一皱,看向李士实,等待他说出这个提议的根由。
李士实正色道,“陛下,自我大明太祖皇帝以来,建大本堂,置古今图书于其中,并令四方名儒训导皇太子,教导太子治国理政之法、经纶济世之术,选俊才之士作为伴读,与太子成为良师益友,辅助太子成长。太子乃是储君,储君身边就应该有才俊之士担当伴读。”
李士实稍稍停顿,“但是,这才俊之士也得德行高洁,才能辅助太子,一些私德有亏之人如果辅助太子,只怕会令太子蒙羞,皇家受辱啊!”
弘治的面色越来越沉,但李士实却是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直指核心,“陛下,那明中信如今名声响彻京师,当然,乃是抛妻娶妓之名声,这样的人,这样的德行,如何能够匹配得上太子伴读这个高洁的称呼,故,微臣奏请陛下收回成命,革去那明中信太子伴读之责!”
大臣们纷纷点头,认可李士实所言。
而李东阳一些亲明中信之人,心中暗叫坏了!只因为,此事明中信确实闹得太大,即便他们想要为他辩护也无力回天啊!毕竟,他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作的事,全京师的人口口相传,根本就已经坐实了事实,再说什么辩解之词那就是诡辩了!这可如何是好?
李士实说完,目光坚定地望着弘治,等候他的决断。
一时间,大臣们脑海之中万种想法闪过,这李士实究竟与明中信有何瓜葛,这般要将明中信的上进之路堵死?这可是深仇大恨才干得出来的事啊!毁人前程如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