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大殿
听王永光洋洋洒洒把辽东各处的战备应对预案,简单的解说了一遍,朱由检心中感到安心了不少。
大明朝廷的兵部还是有几分作为的。
不管王永光解说的这个战备预案,将来实际执行情况会是如何?但至少大明兵部确实是有这么一个完整的预案。
这说明,大明的兵部并不是像前世网上所黑,好像堂堂帝国六部,连个预案都不懂的做,每天就只会争吵和贪腐夺利。
王永光所说的这个战备计划,听上去头头是道,让朱由检一时也无法判断这个计划的好坏。
主要是,再好的计划也需人来执行。
这前今两世的见识加在一起,朱由检也没能搞清楚,在这个时代,后金鞑子的战力到底有多强?而明军的战力又到底有多弱?
说实话,对明金双方的战力,朱由检是真感到缺少一个切实的对比。
朱由检只能从他在旅顺的一点见闻中感觉,至少在守城时,明军的战力并不比后金鞑子弱太多。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在旅顺,朱由检见到的并不是鞑子真正的主力。
不过,不管明金战力相差如何。在王永光的战备计划中,朱由检听到了一串他前世就曾耳熟能详的名字。像什么辽东巡抚袁崇焕携宁远参将祖大寿坚守宁远;宁远总兵赵率教(加衔总兵)、参将左辅、副将朱梅守锦州;山海关总兵满桂守御山海关。
袁崇焕、满桂、赵率教这几个熟悉的名字,让朱由检对这个战备计划增添了许多信心。毕竟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现在所处的位置,与朱由检前世所知的‘宁锦大捷’完全相符。
既然辽东现在还是这个配置,那前世能打成‘宁锦大捷’,今生他朱由检又提前关注到此处,只要再多给他们些支持,宁锦没理由不再继续大捷啊?
“好,很好。这计划不错,就按此计划通知辽东马上执行吧!”
心中不再担心,朱由检脸上露出一丝宽慰的笑容。
本着兵贵神速,早一天准备就能准备的多一点和妥善一点,朱由检当即就直接拍了板。
“陛下,万万不可!”
朱由检话音未落,殿内的众臣,就连才亲口解说完计划的王永光,都不约而同的随众开口阻止朱由检。
看着群情有些激愤的众臣,朱由检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
望着殿中众臣,朱由检满脸迷惑的问道:“众卿,此计划有何不妥?是何处不可行?”
有何不妥?何处不可行?
殿内众臣相互看了几眼,脸上神色不动,心中却全都在想:何处不妥?
崇祯陛下您直接决断,就是最大的不妥。
何处不可行?
崇祯陛下您直接下令执行,就是最不可行之处。
要是崇祯陛下您事事都如此乾纲独断了,那还要内阁做何用场?
要知道,自永乐大帝设立内阁以来,历经宣德至成化数十年磨合,大明的文臣内阁才终于在弘治时期实现了‘天子垂拱而治’的梦想。
从哪时起,为何荒唐如正德皇帝,强势如嘉靖皇帝,都未能再甩开内阁,重现那乾纲独断的强势皇权时代?
无他,只因洪武和永乐年间,皇帝威权太盛、出口成宪、乾纲独断,导致大明臣子个个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那种日子,所有朝臣都不希望重现。
大明的历代所有朝臣,无论他是谁,也无论他是阉党、东林党或是其他什么党,对新登基的皇帝陛下,其实都保持着万般的警惕。
上百年来,逐步完善的经内阁而六部这套行政体系,就是大明朝臣用来束缚皇权的最大屏障。
这屏障,朝臣怎敢让朱由检轻易打破。
像刚才,朱由检的决定,就属于皇帝自行决定的中旨。这种未经内阁贴黄,司礼监批红的中旨,兵部怎敢奉旨。
若是兵部接受了朱由检这份中旨,改天朱由检乱下其他旨意(如乱杀朝臣的旨意),朝臣们又该如何应对?
想到此处,殿中众臣(包括魏忠贤)望向王永光的眼光都透着不善。
都怪王永光。
此次若非他应对失措,大家又如何会落到此种地步。
其实,朝臣们对付朱由检这样的新皇,手段一向很简单:那就是一个‘拖’字。
新皇登基意气风发,都有着‘一朝权在手就要把令行’的感觉。
面对新皇对朝政的初涉,朝臣们会有志一同的,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复杂的事情更搅成一团乱麻。
朝臣们要让新皇费劲心力才能处理完一件小小的政事,让新皇在繁杂的政事中耗尽初登大宝的所有激情,最终与新皇重新形成平衡。让朝政依然在他们的体系中、在他们的掌控下继续运行(就像天启朝)。
说起来,此次还是朱由检数月不理朝政的蛰伏,让朝臣们有些松懈。而朱由检选择的辽东军事作为切入口,也让朝臣们有些措手不及。
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