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信走在出宫的路上,此时的心情与刚刚完全不同,他已经进入了皇帝的视线,并仗着自己的努力让皇上对自己高看一眼,现在干劲十足。
朱由检的圣旨到了内阁后,没有人提出异议,直接颁发任命,而吴可信进入了皇帝的视线,养心殿召见,恩宠有加,可谓是这次军需购粮的最大赢家。
而现在的陕西,在经过军田私占调查后,废黜军户,被提上了议程,秉持着内阁与兵部的意思,戴世辉也开始着手筛减军户人数,与袁崇焕所说一般,这军户之中早就有人盼着能够脱离军户的身份,而中层的武官,千户百户,对待把他们的军户身份废黜,十分排斥,不过也毫无办法,这都是上头的意思,若想闹事,也没有人跟着他们一起,故陕西裁剪千户所这件事情进行的顺风顺水。
只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便初步完成朝廷的规定,把人数裁剪到了两万人人,正当戴世辉还想在动的时候,卫所指挥卢象升却不同意,因为在卢象升看来,陕西虽然增设了西北大营,人数为五万,但陕西地理位置特殊,若是按照朝廷兵部的设想,把陕西的军户人数裁剪至一万五千人,那么整个陕西带甲之人也不过六万五千人,若西北发生重大叛乱,朝廷绝对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更何况卢象升在裁剪军户的时候,也没有闲着,去了很多千户所视察,发现留下的人都是壮丁,虽说以前不思操练,可卢象升又有信心,把陕西的军户训练成一只敢杀敢拼的军队,而他又询问了留下来的军户,大多数都是些家境平寒的人,裁剪掉后,朝廷虽然有些田地银两的补助,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养不了家,卢象升是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才阻止戴世辉继续裁剪军户。
当卢象升用命令的口气阻止戴世辉裁剪军户的时候,戴世辉心中十分不乐意,当着数千军户的面便跟卢象升吵了起来,两人都十分生气,最终这件事情闹到了李烁那里。
在巡抚衙门中,李烁看着在面前争吵的戴世辉与卢象升,也颇为无奈,卢象升乃是皇上派来的,他虽是巡抚,但也不能对他说什么狠话,而戴世辉这些日,费心费力的裁剪军户,更对自己言听计从,若是说他,定会寒了此时投靠李烁麾下的本地官员的心,故李烁没有偏向任何一个人,公事公办,既然你们二人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那就把事情捅到朝廷上,让兵部与皇上做决断。
李烁当着两个人的面,书写奏章,写好后又让两人观看一二,两人也都没有异议。
卢象升回到家中,觉得朝廷不了解陕西的情况,绝对会让陕西再度裁剪军户,不放心之下,他也写了一封奏章,详细叙诉了他了解到的情况。
这两封奏章几乎是同时到的京师。
因为陕西的事情一直被皇帝重视,故内阁接到奏章后,不敢耽搁,立即送递养心殿。
朱由检也是第一时间看的奏章,李烁的奏章禀奏的事情众多,关于戴世辉与卢象升的争议也只是一笔带过,而卢象升的奏章却详细叙述了陕西裁剪军户的事情,朱由检知道卢象升会用兵,也会练兵,不然在上个时空中也不会成为独当一面的大臣,他的提议朱由检原则上是同意的,可这是兵部的统筹,若想改变,还是要询问一下袁崇焕,朱由检也不拖拉,看完奏章后,立即召见了袁崇焕。
袁崇焕来到后,朱由检便把卢象升的奏章念给袁崇焕听,谁知,一向执拗的袁崇焕竟没有拒绝,满口应道可行。
倒是让朱由检有些奇怪,不过朱由检却不知道,最初,袁崇焕也没有想着把陕西的军户裁剪至一万五千人,卢象升担忧的事情,袁崇焕也有,不过那日在君前议论的时候,为了让郭允厚同意增设西北大营,才话赶话的说到了那里。
朱由检听取了袁崇焕的意见后,便在卢象升的奏章上批复道:“准奏。”
谈完这事后,朱由检又与袁崇焕谈了些福建之事,这贾石到了福建,也有了一月的时间,不过因为朝廷一直把精力放于陕西与军需购粮之事,对福建的事情关注的也不多,而贾石是个武官,没有紧要的大事,也不写什么奏章,不过福建巡抚葛靖国是个文臣,上了三次奏章,言明官府招安了一直盘踞在台湾的一股大的海贼,海贼首领名为郑芝龙,而水师也在贾石的筹备下,出海过两次,虽然没有与海贼交战,但也起到了训练水师的目的。
当朱由检得知这次招安的人还是郑芝龙后,终于认识到了历史惯性的强大之处,在上个时空中,郑芝龙便是在崇祯元年被时任福建巡抚熊文灿招安,不过这个时候的熊文灿还不是福建巡抚,但也是福建布政使,而葛靖国老矣,多次上书请辞,也不止一次的举荐熊文灿为福建巡抚,朱由检一直没有同意,不是因为不相信熊文灿的能力,而是他不想在登基之处,便大肆更换地方大员。
与袁崇焕聊了些军务后,朱由检感到一些疲惫,便让袁崇焕退下。
夜色渐渐黑了下来,朱由检一直坐在龙案前,这一坐便是三个时辰,一直看着奏章,中间一杯茶水也没有喝过。
章功怕朱由检的身体挺不住,便暗中把田淑叫了出去,嘱咐田淑为朱由检送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