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第三百八十二节芙蓉洞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二节芙蓉洞1(2 / 3)

难以忘怀。它可是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中国国家5A级旅游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也是世界唯一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的洞穴。芙蓉洞庞大的洞体,丰富的洞穴沉积物不但征服了各国洞穴专家,更倍受众多前来观光的游客青睐。化学沉积物种类繁多,从宏观到微观,、从碳酸盐类到硫酸盐类,包括世界各类洞穴近 30 余个种类的沉积特征。其中有宽15 米、高21 米的石瀑和石幕,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发育在古老的寒武系白云质灰岩中。洞内深部稳定气温为16.1度。芙蓉洞主洞长 2700 米,游览道1860米,底宽12-15米以上,最宽69.5米;洞高一般8-25米,最高48.3米;洞底总面积37000平方米,其中辉煌大厅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面积 1.1 万平方米,最为壮观。整个芙蓉洞的最大静态和客容量为185000人。同时被誉为世界三大洞穴之一。这样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形成于100多万年前。洞内气温冬暖夏凉,平均温度为16摄氏度,芙蓉洞长2700米,洞高8——25米,最高的地方有48.3米,总面积为3700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被列为自然遗产保护的洞穴,被世界洞穴专家誉为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其与美国的猛犸洞,法国的克拉姆斯洞并称世界三大洞穴。如此丰厚的宝藏,恐怕是那些村民穷极想象力也无法想到的吧。“

还好,我凭着记忆力终于找到了那个地方,不过完全不是现代社会那样灯火辉煌,姹紫嫣红,五颜六色的繁荣景象,而是外面是怪石嶙峋,树木阴森,荒凉无比,我们大家七手八脚,齐心协力的用剑劈开荆棘之后,终于出现了硕大无比的洞口,我们兴高采烈的顺着洞口,打着手电筒,兴致勃勃的往里面走去,进入这个长长的洞口,里面更是黑黢黢的深不见底如同通过时光通道一般,里面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石头世界,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大家看得目不转睛,眼花缭乱。大家都惊呼起来,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赞不绝口,惊叹不已。

我因为来过这里,洋洋洒洒的对他们说道:“这个芙蓉洞其实是由同汽坑洞、摔人洞、卫江岭洞、垌坝洞、新路口洞、水帘洞、芙蓉洞、干矸洞和四方洞等洞穴组成。以汽坑洞为代表的垂向洞穴是洞穴探险爱好者和探险家的乐园,以芙蓉洞为代表的横向洞穴,则是游人崇尚的最佳去处。洞体规模宏大,洞内次生物理—化学沉积物多样而丰富,洞穴的各种溶蚀形态,壮观的崩塌堆积,目不暇接的钟乳石类,现阶段不同处境的洞内池塘,石钟乳的坠落及其破坏现象等等无不记录着它的沧桑历史演进过程,据说芙蓉洞有五绝,大家可不要错过——巨幕飞瀑、生命之源、珊瑚瑶池、石花之王、犬牙晶花。这五绝不但是芙蓉洞之瑰宝,珊瑚瑶池与石花之王更是世界之最。芙蓉洞分三大景区,第一景区以色彩斑斓的高调为主,第二和三景区则以重科学和色调还原自然为主线。洞内比比皆是,一步一景。尤其是宽15.76米和高21.04米的巨型石瀑布;面积32平方米,水深有0.8米处在生长旺盛期的珊瑚瑶池;长120厘米以及周长124厘米的生命之源;生长旺盛的石花之王;世界绝无仅有的犬牙晶花石五绝是世界洞穴景观的稀世珍品。还有就是芙蓉洞洞群庞大的地下河水系星罗棋布,现已初步探明,芙蓉洞洞群之一的“大消洞“很可能是目前国内现已发现的洞穴中最深的洞穴之一,芙蓉洞洞**错分布的地下河水系的出口很可能在芙蓉江边的四方洞和芙蓉江边的龙孔飞瀑处,最终汇集到芙蓉江。“

大家仔仔细细的端详起芙蓉洞来,果真十分好看,洞内的钟乳石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数量达70多种,几乎包括钟乳石所有沉积类型。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几乎包括钟乳石所有沉积类型,达70多种。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幕、石瀑布、石旗、石带、石盾、石葡萄、珊瑚晶花等。其矿物组成主要是方解石和石膏,也有文石、水菱镁石,岩石洁白如玉,其中大多数种类存在数量之众多,形态完美,质地分布之广泛,在国内发现中,多属绝无仅有,而某些类型,更为国内罕见,世界稀有。光洁如玉的棕桐状石笋,粲然如繁星的卷曲石和石花等,其数量之多、形态之美、质地之洁、分布之广,为国内罕见。净水盆池中的红珊瑚和犬牙状的方解石结晶更是珍贵无比。大量的次生化学沉积形态,洞内石头开花,犬牙晶花、卷曲石花、石葡萄、石膏花、红珊瑚等更是生动精致、缤纷夺目,这在全国都是具有唯一性的。芙蓉洞也因其辉煌壮丽、华丽奇巧、丰富的景观,洞穴长约五公里,洞内高度落差过百米,地下暗河穿梭其中。层层相连的壮观的钙化梯田,大量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有的好像低垂的楚楚动人的白莲花,有的如同一尊高高在上,慈眉善目的观音,尤其是部分拥有紫色晶体光泽的钟乳石,令人惊叹叫绝。还有一种典型的池水沉积物——石葡萄。左右两边的岩壁上长满了葡萄状的碳酸钙堆积物,由此可知,这里原来有一个很深的积水池,后来却干涸了,所以不知经历多少沧海桑田,岁月变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