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明末之虎> 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难 我当亲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难 我当亲救(2 / 3)

田威犹豫了一下,又问道;”唐王,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你赶到了京师,那皇帝去不肯离开京城,硬要在城中死守,又当如何?“

李啸脸色凛然,沉声回道:“若如此,这般紧要关头,本王当采取断然手段,定要将皇上从京城撤走,这事绝无商量。”

田威与刘国能还欲相劝,被李啸摆手制止。

”不必多说了,本王心意已决,今天准备妥当,明天便要出发。其余诸事,请二位听本王安排。“

李啸说完,接下来开始立即安排各类重要事情,大致为以下内容。

1、李啸明天带亲随的五百名护卫骑兵,南下营口,从那里搭乘营口港处的剩余船只,径直驶往天津河间府大沽港。

2、辽东这边一切事务,暂由田威全权处置,假装与清廷继续进行谈判,然后暗中组织撤兵。

其中海城与营口的兵力,全部撤回山东,镇远堡的兵力,则全军退回宣府北路金汤城。全军在撤退时,需得将两座城池彻底毁为平地,附近的乡野城镇,也全部加以摧毁,总之不可留下任何物资或人口以资敌。

3、等从山东返回的船只抵达营口后,仅用一半船只运送自家军兵退回山东。另一半船只,则去装运山海关的祖大乐部与宁远城的吴三桂部。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李啸考虑现在流寇进军极快,那处于京城北面的山海关总兵祖大乐部,以及宁远总兵吴三桂部,估计是既来不及入京城救援,又没办法从流寇与清虏的夹击下逃脱,为防止其投降清廷或流寇,需得派出至少一半船队,紧急前往该处,协助其从海上撤走。

李啸确信,只要自已行动及时,那么,来不及撤走的祖大乐与吴三桂,一定会相当感激自已的及时救援。

田威与刘国能二人,大声应命,随后李啸复与他们商谈了一些细节,二人便告退而去。

次日,李啸亲率五百护卫骑兵,又带上了太监曹化淳以和徐高一拔人,一行人从海城直下营口,再从这里登上仅有的数艘船只,径往河间府驶去。

忧心如焚的李啸明白,现在的自已,其实是在与时间赛跑,一定要尽力赶在北京被流寇围城之前到达,方是唯一的希望。

李啸忽然觉得,现在的仅率亲随骑兵,便径往京城去解救皇帝的自已,倒有点象三国时的关云长,无惧生死,单刀赴会。

只是,自已现在纵然全力而行,又能赶得上现在局势的变化么?

李啸不知道。

他的担心,很快就变成现实。

就在他们在海上疾疾而行,一路南下,刚刚到了大沽口港时,流寇的大军,终于从南北两个方向,把整偌大一座北京城,牢牢地围在其中。

流寇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京城围得铁桶一般,至此,崇祯皇帝再无脱逃的可能了。

早在前些时日,大顺军进抵居庸关,总兵唐通和监军太监杜之秩投降,号称天险的京师“北门锁钥”,便在大顺军面前敞开了。

大顺军在一片顺利的局势下,快速逼近京师,让明廷蒙上一片阴沉的气氛,崇祯和他的大臣们,顿时陷入了焦头烂额又束手无策的境地。

在流寇快速向北京进军之际,崇祯与朝臣们在建极殿中,紧急商讨对策,便令崇祯大失所望的是,这些往日里高谈阔论互相攻讦的高手们,一个个噤若寒蝉,但相顾不发一论矣。

皇帝故作镇定,按照常例召对考选诸臣,以抵御满清和大顺军以及筹措兵饷为题,让他们挨次奏对。

说起来,在这厄运临头的时候,他做这种毫无实际意义的官样文章,实在是毫无意义,只不过是借以安定人心罢了。然而,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就连他本人,那内心的无限恐惧也再无法掩饰了。

朝中每个大臣都清楚看到,皇帝在听取诸臣奏对时,已经完全心不在焉,根本就未能听进几点。

“上或凭几而听之,或左右顾而哂之,是日帝笑语颇失恒度。或斟茶,或磨墨,皆亲手自为之。如忽忽无绪然,非平时庄涖景象也。”

崇祯明显表露的焦灼与恐惧,让整个朝堂顿时更加骚然不安。

奏对还没有结束,这时的内官太监王承恩,急急跑入殿中,向皇帝递进一件密封文书。

朱由检打开一看,立刻面无人色。

他大叫一声,竟在龙椅上,昏厥了过去。

见到这番骤变,参加奏对的朝臣们面面相觑,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朝堂上顿时乱成一团。

见到皇帝昏了过去,朝堂上一片混乱。老奴王承恩倒还颇有主见。他首先急急喝令散朝,便立即与几个小太监一起,驾起昏过去的皇帝,往寝宫而去。

扶着皇帝到了寝宫,王承恩立即派人去把御医叫过来,御医匆匆赶至,手忙脚乱地给崇祯扎下数根银针,又灌服了一剂汤药后,崇祯才噗地一声,吐出一口污血,悠悠醒转。

“陛下,现在可曾好些了?”王承恩拿着一块明黄丝巾,手心地帮崇祯拭去嘴角的血污,一边颤声问道。

崇祯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