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明末之虎> 第二百六十五章 铁模铸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五章 铁模铸炮(1 / 3)

“好了,就停放在这里,卸炮后,立刻开始置放炮架。”

在离城那那面陡峭的山崖,将近八百步(约1000米)的距离,赵杰喝令炮手停止推进这门重型龙击炮,把火炮从炮车卸下后,就地开放置放炮架。

据赵杰介绍,这个距离,是这门重型龙击炮的准确射程的最大距离,另外,其有效射程为1500步(约2000米)。

听赵杰介绍龙击炮的射程竟有这般远时,李啸一脸喜悦。

他知道,在明清时代,哪怕是威力最大的新式红夷大炮,准确射程基本在600米左右,至于有效射程,最高也只达到了1500米。

可见,李啸生产的龙击炮,远远地超越了这个时代。

沉重的实木包铁炮架放好后,这门重型龙击炮,被一众炮手使出吃奶的力气,扛上了炮架,再把这门重达2500斤的龙击炮好生固定稳妥。

“清膛准备!”

赵杰大喊完,这些炮手立刻打开炮口的密封盖,伸入干布将炮膛中的防护油抹净,再打开火门盖子,倒入一点引火之药,再将其余的定装火炮火药全部从炮口倒入,后用捅棍捣至半实,随后从炮口由两名炮手一齐发力,将那枚巨大的32斤铁弹塞入炮膛。

“调整炮位!”

赵杰这一声喊后,炮手们立刻使用铳规测距,调整炮耳,选择仰射角度,再仔细校准准星与照门,接着便打开火门盖子,插上火绳,做好了开炮的准备。

“预备,点火!”

一名炮手,立刻点燃了手中持着长条火绳,火绳冒出淡蓝色的火光,慢速地燃烧起来。

“放!”

听了赵杰的命令,炮手立刻将手中的火绳,点燃了眼前这门龙击炮火门上的火绳,只得滋滋一束光苗隐入火门之中。

“砰!”

几乎就在瞬间,龙击炮发出一声几乎可以震破耳膜的爆响,炮口飘起腥红的余焰,大团的呛鼻白烟立刻四处弥漫,一枚包黑的炮弹呼啸出膛,向着山崖上用石灰标记的地方凌厉出击。

远远地听到一声闷响,炮弹准确地山崖上那画了石灰的大圈,碎石飞溅,周围的炮手顿时一阵欢呼。

李啸从千里镜中看到,炮弹准确地击了1200米外的山崖上的画圈处,以击中部位为放射起点,整面青石山崖上,呈现出密如蛛网般的巨大裂痕,可见这枚32斤的炮弹,对山崖造成了多么大的打击。

“很好,复位炮架,继续打!”

赵杰随后接着下令,炮手们随后开始将因为后座力严重后退歪斜的龙击炮重新复位,用湿布清理炮膛,抹去药渣,再开始重新如先前步步骤装填。

这个年代,没有现代大炮所使用的炮架制退复进机。整个世界上,无论欧洲还是中国,所有火炮都是所谓的架退炮,也就是说,开炮时全炮受后座力后退,需要以人力将其复位。

这样的火炮有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在长时间炮战下,将会大幅消耗炮兵体力。有军事分析家认为,拿破仑之所在滑铁卢战败,固然有一系列的政治与军事原因,但其手下炮兵体力耗尽导致火炮无法完全复位,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在18世纪到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晚期的时候,欧洲各国也曾出大力研究过各种制退复进系统,但是基本全部失败了。

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弹簧之类的刚性系统制造不易,同时很快就会弹性疲乏,更换与维修起来也很复杂。直到19世纪末,才发明使用不会弹性疲乏的液体或气压制动,进行压力制退复进的炮身复位装置,直至此时,这才使火炮复进系统真正实用化,出现了所谓的管退炮。

这个问题现在无法解决,毕竟,李啸军的机械工业水平,太过低阶原始,远远达不到能生产气动或液压装置的程度,所以,李啸也只能默认现实,还是让炮手们多出把力气吧。

对于这个问题,赵杰也曾向李啸提出过缓解的方案,这个缓解方法,还是当年的孙元化想出来的。那就是在选定的炮兵阵地上,让士兵用铲子挖土,在火炮后方堆出小土堆。则火炮发射时后座后退,就会经由斜坡滑到小土堆上,士兵再用力一推,火炮就会从斜坡滑下来,稍微校正调整就可以简单复位。

当然,这种解决的方法,太过简陋与敷衍,但在战场上,却还是相当实用的招数。

李啸同时注意到,自已手下的这些炮手,装填还不够熟练,配合也还有些生疏,虽有定装火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但全套动作完成时,竟然耗时近5分钟。

而在当时世界上,操作水平最快的是英国海军,平均每2分钟,便可重新击发一次。李啸军手下的炮手,操作熟练程度,却还有待提高。

在接下来,李啸军又接连打放了八炮,便因炮膛过热,恐再继续打会导致炸膛,而停止了打放。

李啸看到,山崖上的画圈处,赫然现出一个大洞,巨大的裂缝从这个大洞的周围,呈圆形四处散布,大块的青石从山崖上崩塌下来,在山脚下滚落了一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