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红楼之公子无双> 第313章 病人的福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3章 病人的福利(1 / 2)

就连管潮生的中年面庞上的一双眼神,都是布满了猩红的血丝的,从这些贾琮身边人的面目中,贾平群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下属对领导的爱戴”、“领导的魅力”,肃然起敬!

泰州是扬州的一个县级地区,那地儿也产盐,两淮地带,管潮生早几年跟着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办事,一个幕僚和一个灶户怎么会相识呢?

放到现代来说,管潮生是江苏盐政管理局的局长的秘书,贾平群是盐场的打工工人,或者包工头。

那么两人只是职务上的相识吗?

不仅是那么简单,前文已经说过,管潮生是绍兴府山阴人,属于浙东学派。

浙东学派的代表人是黄宗羲,黄宗羲继承的是王阳明,泰州学派又是什么东西?王阳明心学的分支!

原因就是一脉相承!

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所以这一切都不奇怪了,王阳明是继孔子之后,唯一一个在史册上,超越了帝王,立地成圣的人,他的学说,就有这么大的魅力,分出了无数支脉,也让最底层的人,能够闪现出人性、思想的光辉,一声圣人,王守仁当之无愧。

“山海老弟,你要好好休养生息,请放心,这一切有咱家呢……”刘知远带着哭腔地跨出房间门槛,看样子是着实伤心,连走路都心不在焉的,也不注意门外的人,背影萧瑟地出了驿站大门。

“若是这么年纪轻轻的就去了,唉……”后一个出来的是扬州商会的会长沈三贯,继而是大盐商任其火等人,这些人个个愁眉不展,但只敢小声嘀咕。

奇怪的是,沈三贯的悲伤似乎是真的,任其火等人的表情,却不经意间闪过幸灾乐祸。

三人进去拜见,就见软榻上的贾琮,奄奄一息的,忠心的随从孙福在旁边垂泪,看到他们进来,贾琮苍白的嘴皮一哆嗦,极度的激动,颤抖的、无力地举起右手,仿佛要抓住什么即将逝去的东西。

那忧郁的眼神!那长存的浩然正气!那为国为民的公忠体国、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模样!那垂死病中惊坐起的一刹那的热血!怎能不叫人潸然泪下?!苍天哪!你睁开眼睛看看吧!

“贾平群……本官久闻……咳咳,久闻这个名字了……你是两淮盐场的灶户……是吗?记得你下面有很多客池和灶亭……”贾琮缓缓闭上了眼睛:“盐商有很多本池……你们灶户不容易啊……天下多少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指望着你们的盐呢……”

前几年贾琮来扬州时提及过,两淮盐场,商人的叫本池,灶户的叫客池,也就说明,灶户是有一定程度的盐场权力的,盐场不是由盐商完全把持,而且灶户有一个优点,很多人加入了泰州学派,再加上这一份文化凝聚力,贾琮就可以把盐商各个击破,留下一部分人,然后让灶户与听话的盐商把持盐票,从而降低盐价,也加强政府控制力。

“大人……”虽是第一次见面,贾平群却激动地走过来,再半蹲下来,握住贾琮的手:“大人您快别说话了,身体紧要……”

“不不不……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若能完成心中宏愿,纵死又有何妨?你说说那边的情况……”

“大人……多数灶户还是苦的,由盐商派人严格监视,他们有令旗,每天按令旗整点煮盐,按令旗放下的时间,整点离开,不得多煮一分盐,计日给钱,然后才有时间听草民讲课,这几年一来二去,草民也结识了不少读书人……”

“这就是你们灶户的力量了,矿工灶户最苦,但无人能灭绝你们……”

“都是大人一力疏通河道,不然运河不行,灶户也无以为生了呢……”

“所以这新发的盐票,你们要好好用,刘公公会给你们的……”

贾平群一掬眼泪地离开了,剩下刘挺过来谈话,贾琮就说很感谢他的银子,刘挺亲身过来,恭敬地给病榻上的贾琮拉上被子,“大人,军饷的事……”

营兵制与卫所制有明显的不同,大明的卫所制是这样,分为屯军守军,屯军种粮,给守军也给屯军自己,自给自足,朱元璋曾经为自己的这个创意沾沾自喜,说“不费民间一粒米”,然而正统年间,大明建国才七十多年,明朝军户逃亡人数是:一百六十多万。

这个事实,已经说明了卫所制是何等的尴尬、无能。

军户填补卫所,代代承袭,人数不够,又抓捕亲戚,老弱残兵,汇聚一地,明政府给军户优免的这块蛋糕,久久不能兑现,加上文贵武贱,政府从上到下的贪污,长官霸占屯军土地、钱粮,不要命地捞钱,四方贿赂,层层盘剥,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够不灭亡?

所以后来营兵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军饷。

说了一堆,其实也简单,营兵制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身在军队,仍隶民籍。

营兵制的军队,是募兵而来的,募兵怎么募呢?两个字,给钱,募兵钱一般都是卫所的几倍,这样的军队,才能长存。

现代的中国军队,也类似于这个模式。

当然,营兵制也有缺点,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