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石林镇四五里,此时笼罩在田野树林的薄雾才渐渐消退,道路方圆十里内的田地上都是黄茅白草,田地的疆界尚在,但却没有任何春耕的迹象,估计是早就荒废了。
“常栓,你家在哪儿?”
“回少爷,俺家就在石林十多里外的鲍家沟,”车辕上那个挺拔的背影挺了挺,这是才到肖家刚一年的小后生,但是一直是负责照顾马车,肖潜一直在内院休息静养所以也从未见过,但毕竟两个都是年轻人,所以,在年龄距离上肖潜感觉应该可以聊得来。
“哦,家里也种田地吗?”
“是啊,俺家是庄户人家,去年县里派下来官银,俺家摊了七吊半钱……可怜去年秋里没收成,哪去弄这么多的钱?家里只有俺爹俺妈,还有一个不到六岁的妹妹,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说到这常栓的声音低沉了下去。
“后来俺舅舅认识曹管家,说咱府上正好缺一个马倌,就叫俺来了”。
“哦”提到曹管家,肖潜不由的又想起了那个红红的酒糟鼻子。
“咱们石林附近,田地荒芜都像是这样吗?”肖潜岔开了话题
常栓本来很挺拔的身影不由的萎顿下去了,说道:‘哪里不是这样,有的地方十之八九的田地都荒芜了,俺们清涧还是稍好的,俺家那里也有人活不下去往外逃荒去了,俺爹娘要不是俺拿点钱回去接济,怕也难撑下去了。”
肖潜心下黯然,暗想,要自己不是穿越到这士绅之家,衣食无忧,怕只会迟早也要饿死。
主仆二人正闲聊间,道路两旁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逃荒的灾民也正往石空寺方向蹒跚而去。
又往前走了几里路,只见路边卧着几具尸体,肚腹干瘪,双颊深陷,一见便知是饿死了的。
路过的一些灾民盯着这些尸体,眼中闪出异样的光芒,眼见越往前走这类饿殍越多。肖潜心下有些惶恐:这些人甚么东西也没得吃,不会是想吃人肉吧?想到这,饶是平时胆子不小的肖潜也不禁打了个寒噤,忙催促常栓快赶路。
快近中午时分,主仆二人已到了东庐山石空寺门前。
只见寺前山脚下的砖木结构牌坊前有三四处用木栅围起来的施粥棚,每个粥棚前黑压压的挤满了等待打粥的灾民,周围有几十个和尚在帮忙维持秩序。
肖潜忙在牌坊前下了车,常栓则在迎来的知客僧的带引下,将马车引到寺庙迎客亭不远处的一棵大槐树下,肖潜四下里张望了一番,看到那槐树下还有两辆马车,车子都装饰精美,尤其一辆镶铜裹银的大鞍马车异常华丽,旁边还系有几匹骏马,三四个家丁模样的人在旁守候。
肖潜看常栓还要忙会儿,于是不再等他,一个人顺着80余级石阶登至寺前,只见见寺庙山门正面檐前悬挂“石空寺”三字醒目匾额。
因为是灾荒年间,所以进出的香客甚为稀少,只有些和尚为了外面的施粥赈灾忙进忙出的,肖潜也不甚理会,自顾自的踱到大雄宝殿,按照肖德忠之前的吩咐,给佛祖敬香还愿,在一名年轻僧人的指导下完成一切程序之后,常栓也赶了过来。
肖潜看时间还早就在寺庙里逛了起来。
这石空寺是在东庐山山腰间依一天然石洞建起的,寺庙分为上寺、下寺,两寺相距约500米,遥相呼应,甚是壮观。
上寺居北,依绵延山脉而立,寺院正中建有大殿,殿内塑有释迦牟尼佛像;南北厢房对应座陪,呈寺院特有景观。
下寺居南,建于东山腰间一天然岩洞前。整体寺院坐东向西,分殿、厢、客、门,呈四合院。
东设巍峨正殿,砖木结构,双层楼阁。下楼内置百子宫塑像,壁塑历史神话人物像近百尊,墙面两侧壁画缀合,浑然一体。顺百子宫两侧登梯而至上楼,辄见一天然石洞,依洞建有悬阁木楼3间,中间楼阁紧连石佛龛,内塑观音菩萨像。
南北两厢对应。南厢内塑有九天圣母及诸菩萨像。整体建筑雕梁画栋,绯檐彩壁,精巧夺妙,蔚为壮观。
肖潜本是考古出身,看着这些不禁激起了他的专业兴趣来,在穿越前,他跟着老师在全国很多处历史遗迹转过,但看到最多的都是残存的地基和瓦砾,他曾经站在那一片片废墟之上根据这些残存的事物来想象那些遗迹曾经的辉煌和壮丽。哪有现在这样的机会好好参观这座历经数百年仍保存完好的民间建筑群?
一路上肖潜带着常栓东张西望,兴致颇高,看着时候尚早,常栓也没有催促,他也很少到这样大的庙里来,乐得跟着肖潜四处逛逛。
不知不觉中主仆二人已逛至后山,肖潜四下观望风景,但见东庐山层崖刺天,横若列屏,崖下风烟飘渺,寺中钟声随风送上,令人一洗烦俗之气。
正在心旷神怡之时肖潜隐约听到到树丛后传出一人诵念之声:“众生度尽,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天道无情、众生皆苦,红尘六欲、我甘沉浮!……为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令其解脱、离苦得乐……”
肖潜听了不由心中默默念道:“天道无情、众生皆苦,红尘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