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黄河距离汴京还有一些距离,可浩浩汤汤之气依然能够绵延百里,飘逸而来。因为来得时间有些早,清裕山中的雾气还没有散尽,整个空气都是湿润的。
露珠在小草的绿叶上凝结,并在朝阳下散着光芒,斑斑点点,犹如在眼前洒满星光。
朝廷早就下了伐薪禁令,寻常百姓不敢进山砍柴,更不敢狩猎。这样,早晨的清裕山就显得极其清幽。
春日已尽,清明花也落尽了,只有山茱萸上还残留着未凋的小花,在那一片嫩绿中显得十分美好。
除了眼前的小花,山坡上也有点点红粉,大概是迟开的山桃或早樱。
偶尔传来几声黄莺或是布谷鸟的叫声,那声音一如眼前景色般美好。
这大概算是夏日时节最清爽的时辰吧。
因为上山的小路算不上宽阔,甚至有些促狭,牛车已经不能通过,萧子都和姜汉臣就只能步行上山了。
放眼望去,那条小路就像是一条长蛇从山脚下盘旋而上,在一片盎然绿意间若隐若现。
“子都,这里的风景真好!”走下牛车,没有幕帘的阻碍,视线也变得十分开阔。姜汉臣觉得眼前一亮,神气也十分的舒畅。
“还不错吧。”
萧子都悠然自得,看了看上山的路,直接走了过去。
萧子都穿着紫色襕衫,带着逍遥巾,因为他身材修长,走起路来虽然不是很快,却飘逸如风,十分的洒脱。
姜汉臣跟在萧子都的右侧,因为是去禅院私访,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穿公服,而是穿了一件米色常服。虽然是常服,可是腰间却依然挂着一把宝剑。他是殿前司的副都指挥使,佩剑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入夏后,山中野草疯狂的生长,很多枝叶都蔓延到了小路上。昨夜的露珠还在,沉甸甸的,带着绿叶直接弯到小路上。行走其间,很容易就会沾染一身露水。
走在前面的萧子都对此毫不在意,虽然露水已经染透了襕衫下摆处的横襕,衣服的重量也增加了很多,可他的步履还是十分的轻盈。
山并不算高,启圣禅院就坐落在山腰。伴随着初夏之晨的清凉,萧子都和姜汉臣信步来到古刹之前。
因为跟的太紧,当在寺门前停下脚步的时候,姜汉臣忍不住喘了一口粗气。
萧子都微微转身,看了一眼身旁的姜汉臣,居然已经汗流浃背,略有惊讶的说:“我走的很快吗?”
“是啊,是很快,快的时候感觉比我的战马都要快!”
“噢,大概是因为刚才一直在想一些事情,所以就忘记了脚下的行程。你应该喊住我的。”
“我……我只是觉得,自己应该也能做到。”
“汉臣确实也做到了。”萧子都神情自若般的夸奖说。
“可是并不容易啊,如果你再快一点,我大概就真的跟不上了。还好这天气足够凉爽。”
看着眼前面不改色,甚至连一点喘气声都没有萧子都,姜汉臣忍不住心中纠结,可是他还是忍住没有说出来,毕竟,这位降魔师并不是常人。
古刹内,一个七八岁的小沙弥迎了出来。他见了二人,行合掌礼,最后把目光落到萧子都的身上,皓齿轻启,带着几分稚嫩的声音问:“请问,施主是汴京城内来到降魔师吗?”
萧子都点了点头,“请带路吧,圆觉要见我。”
小沙弥答应了一声,转身走入了古刹。
启圣禅院的壁饰十分讲究,四壁画满了神佛画像,据说是朝廷请了当时的名手,先后画了炽盛光九耀、十二面观音像和降魔之变相。
当随着小沙弥路过大殿,姜汉臣随意的朝着殿内看了一眼,见殿中是尊一丈多高的镀金弥勒,左右各一尊弥陀,十数尊释迦,看上去极其庄严。因为觉得旁观会有冒犯,他立即收回目光。
禅院的西北角还有一座高塔,虽然忘记了那座塔的名字,可姜汉臣还清楚的记得,当年太宗皇帝曾经派人去杭州取来的阿育王佛舍利就安放在这里。
小沙弥将二人带到一间僻静的后院。院落不大,石阶和墙角布满了青苔,一株木棉擎起巨冠冲向苍穹。因为还是花季,绿叶未发,枝头尽是橙红色的木棉花,密密麻麻,映在蔚蓝的的空中,犹如一片耀眼的红云。
姜汉臣从地上拾起一株木棉花,正和在萧子都院中看见的那朵一样,落花无伤,即便已经凋落到了地上,还保留着绽放时候的峥嵘。
“现在明明已经入夏,山中竟然还有木棉花开。”
“山中的气候总要比城中差了一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姜汉臣听了鼓掌而笑:“说得真好。想不到,子都还是一位诗人。”
“我不过是借人诗句罢了。”
“那首诗是谁写的,难道不是你吗?”
萧子都笑着摇了摇头,“当然不是我,是白乐天。只不过,他说的大林寺的桃花,而我借来这里,说的却是启圣禅院的木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