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搞这种千里传讯的通讯高台,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创举。韩湛穿越到东汉末年以前,看过数以百计的穿越,穿越者们虽然有着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发明,但却从来没人想到过利用这种简单易行的通讯方式,与千里之外取得联系。
但为了保密起见,韩湛还特意叮嘱郭嘉:“奉孝,若是有人问起,你就说是修烽火台,千万不可走漏风声。”
“属下明白。”郭嘉接着说道:“但修高台耗费时间较长,属下若是一直监工,恐怕没有时间去培训那些传讯兵士的旗语。”
韩湛从郭嘉的话中,听出他是想自己再给他安排一个助手,略加思索后,对他说道:“奉孝,你看田丰田元皓如何?”
“田元皓?”
“没错,就是田元皓。”韩湛觉得把太多的谋臣摆在了邺都,未免有点浪费人才,便打算将他们陆续派出去为官。而这次修建传讯高台,无疑就是最佳的良机:“本侯觉得他待在邺都,未免有些太屈才了,想让他到青州去担任长史一职。”
“主公的安排考虑得很周到。”对于韩湛的这个决定,郭嘉立即表示了赞同:“自从臧洪担任青州刺史一职后,虽然殚精竭虑,可毕竟势单力薄,再加上还有北海的杨琦等人牵制,他要想做成什么事情,还真是不容易。若是由田元皓担任青州长史,想必对臧刺史治理好青州,还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安排好田丰的去处后,郭嘉便把话题转移到了信号兵的培训工作上:“主公,一条千里之遥的信号高台,就需要三千到五千的兵士。若是要想每名兵士都懂得旗语,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奉孝,本侯认为兵士们不用懂旗语,他们要做的工作,只是把自己看到的旗语,如实地传递给下一个高台。”韩湛向郭嘉解释说:“每个发送点,安排一两名编译员就可以了。他们负责把情报编成旗语,然后再由信号兵通过旗语发出。”
“主公所言极是,”郭嘉把韩湛的这番话琢磨了一遍,觉得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便点着头说:“若是能把懂旗语的人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那么就算将来有人袭击了通讯高台,抓获了信号兵,他们也不能知晓我们的通讯内容。”
说到通讯内容,韩湛还觉得自己提出的方案不够完善,又补充说:“为了方便编译信息,可以用四个数字来代替一个字,具体是什么字,等收到信息后,再根据数字去《诗经》里查找,这样就能知道对方的传讯里说的是什么了。”
“若是按照主公所言,信号兵所发送都是一组数字,等我们收到信息后,再根据数字去《诗经》里查找相对应的字,就能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了。”郭嘉点点头,随后又问:“那信号兵应该使用什么规格的旗帜呢?”
“所有的信号兵,都使用一红一绿两只信号旗。”韩湛回答说:“旗帜一尺见方,以方便信号兵发信号使用。”
听说信号兵居然是两只一尺见方的小旗时,郭嘉不禁有些愕然,按照他的想法,信号兵在高台传讯时,肯定用的是红色的号旗,这样隔着老远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谁知却是一种新式的旗帜。
“奉孝,为了方便那些编译员编辑信息,本侯刚琢磨出了一组数字,正好写给你看看。”韩湛说着,拿起纸笔在上面写下“1、2、3……9、0”的数字。
郭嘉歪着头看着韩湛写在纸上的阿拉伯数字,一脸诧异地问:“主公,您写的这是什么,为啥属下一点都不认识啊?”
韩湛心想,你不认识就对了。这个阿拉伯数字是公元五世纪,由古印度人发明的,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开始在我国使用的。如今距离印度人发明这些数字,还需要再过三百年,整个天下除了自己,是没有任何人认识的。
既然印度人都还没有发明这些数字,他自然就好不脸红地据为己有了。“奉孝,这是本侯新相出来的一组数字,方便编译信息用的。”说着,他还在阿拉伯数字旁边,一一写上中文,向郭嘉解释说,“这就是和数字对应的文字。”
郭嘉盯着韩湛写出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字瞧了半天,随后缓缓地点点头,说道:“主公真是聪慧过人,居然能想出如此精妙的数字。如此一来,编译信息就要便利多了。”
虽说韩湛让后世流行的阿拉伯数字提前两百年面世,可听到郭嘉对自己的夸奖,脸上还是感觉一阵阵地发热。他冲郭嘉摆摆手,说道:“奉孝,你立即着手去进行此事吧。若是需要什么人手,冀州的文武、兵马、钱粮都听任你的调遣。”
“属下遵命。”郭嘉连忙答道:“属下这就回去着手进行此事,明天就张贴告示,在城中招募修建高台的民工,并调集钱粮,准备尽快动工。”
望着郭嘉离去的背影,韩湛的心里还是蛮自豪的,既然以往的穿越者,都没有搞出这个千里传讯的高台,那么自己的今日之举,必将开一个先河,给后世的穿越者做一个榜样,让他们在古代也学着自己的样子,搞出一系列的传讯高台,方便各地的信息传输。
谁知郭嘉离开后没有多久,沮授就从外面急匆匆地走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