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除夕夜,按照风俗,一家人得去坟前点亮一只烛,于村里其他人来说,坟墓遍布村寨周围的大小山坡,那自然是满山遍野跑,不过由于到处都是坟,烛光聚集起来完全可以堪比路灯了。
可是郭去家不同,整个村寨就他们两户郭家人,去了的祖辈也才五个,也就五座坟,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把五座坟都点上烛,让烛光在黑夜里闪烁。
上坟照烛完毕后,一大家子坐在炉火旁,可谓是“济济一堂”,大家磕着葵花籽和花生,不时抓起几颗糖,脸上随时都是笑容。然后谈论着家里人的趣事儿,当然所谓“家里人的趣事儿”,其实是指家里孩子的糗事儿,一家子儿乐在其中。
比如郭去六岁了还在尿床,被他爸打了一顿,比如郭小青小时候特别调皮,经常趁家人不备,悄悄把凳子挪开,结果大人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郭小青顺理成章的被揍了一顿。
再比如郭去小时候深受他大伯喜爱,每次都把他用一只手抬着屁股,举过头顶,结果悲剧了,郭去被举过头顶时,吓得拉翔了,郭去大伯手里刚好一坨,其形状就如懒羊羊头上的那一坨。
……
这类糗事可谓数不胜数,毕竟哪个人都有不懂事的时候,哪个人都有调皮捣蛋的事情。
龙门阵摆到了早上十二点,这是在农村没电的情况下很少见的,不过大年三十嘛,就是要灯火通明。
所谓灯火通明呢,就是香火坛前的烛,要照一晚上。为此,老爷子特意浇筑了一根郭去手臂粗的烛。
新年里的第一天该做些什么?各地有各地的风俗,而郭去家里则去弄好了汤圆,混着嫩豆腐块煮,在丢上几根绿豆粉,然后端到香火坛前再次祭祖,然后放鞭炮,等祭祖完了这才开始吃汤圆和绿豆粉。
新年的第一天吃汤圆,在郭去看来,这是寓意团团圆圆的意思。
农村人稍微有点手艺的都会外出干活,而如今就算没手艺的年轻人也会外出打工。
在这种聚少离多的情况下,老大初一吃汤圆也就不稀奇了。
吃过早饭,也就是汤圆和绿豆粉了,按理说一家人应该待在家里等待嫁出去的亲人上门拜年,可惜老爷子膝下无女,所以这一步骤也就省略了。
但是郭去的老妈那是必须回去的,因为郭去的外公外婆正等着他们去拜年嘞!
而且今年和往年不一样,今年去拜年,于郭去家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郭去的老爸“回心转意”了,以前对郭去母亲的娘家造成的伤害,或引起的误会,必须得去道歉和澄清,这是必须的,因为农村人守礼,说起来在这国家越来越发达的年代里,守礼节的最后一拨人,应该是农村人了吧。
骑上三轮,到街上买了十多包白砂糖,以及二十多斤白酒,散装在十多个瓶子里,这些东西就成了拜年的礼品。
三轮车开的很慢,毕竟车斗里坐着一家人,再加上道路的冰块才融化不久,泥泞不堪,自然要加倍小心,所以路上郭去都没说话,完全专心致志的开车,压力可谓山大。
车子开到外公家后面的马路上时,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三点。
郭去老爸和老妈亲自背着背篼,背篼里装着礼品,而郭去则抱着丫头,丫头冷的怂在小毡里,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周围。
走了十来分钟的小路,来到了外公家的后面,狗叫声想起,家里人已知道客人来了,先走出来的是郭去外婆,她老人家不愧是母子连心,狗叫声一响起,她就知道是谁来了。
“明芬?我的儿~”郭去外婆是一个喜欢掉眼泪的人,什么事情只要谈到感动出,她就掉眼泪,谈到伤心处也是。
他外婆从来不叫他妈妈叫闺女,她从来都叫“我的儿”,或许是为了表明她从不重男轻女的缘故吧。
“外婆。”郭去适时的喊了一声,同时又教丫头喊外婆,“快,丫头,叫外婆,还记得外婆给你糖吗?来跟我喊:外~婆~”
“外婆~”丫头眼睛看着老人,跟着郭去喊了一句。
“欸~!”外婆急忙放开郭去妈妈,又擦了擦眼泪,这才走过来,先是摸了摸郭去的头,又逗了逗郭去怀里的丫头,“来外婆抱,外婆这里家里糖吃。”
丫头看了几眼外婆,最终她竟然不需要郭去说话,就直接接受了外婆,肉嘟嘟的手从小毡里伸出来,被外婆抱在了怀里,“乖孙小菁乖不乖?”
“乖~!”
“在家哭没得?”
“不哭~”丫头伸出小手,在外婆脸上擦了擦,道。
“好,好,外婆不哭,我乖孙真孝顺,外婆去给乖孙拿糖吃。”说着就抱着丫头往屋里走去。
此时外公家的房门打开,他外公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他大舅和二舅,以及两个舅妈。
“来了,快点进屋坐。”郭去外公话不多,看起来给人感觉就是不欢迎郭去一家子的到来,实则不然,他只是不善于表达,冬月里他可是给郭去的新房子砌了二十来天的石墙,临走时郭去给老人几百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