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五女山位于浑江右岸,相传古有五女屯兵之上,故而得名。五女山主峰海拔804米,突兀雄伟,巍峨险峻。
汉元帝建昭二年,由北扶余逃至此山,修建城郭,建立高句丽国。此山城为高句丽开国都城,而后迁都至国内城。
高句丽王城由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包括国内城和丸都山城。这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也是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
丸都山城位于向西低矮倾斜的山麓,布局因山形走势而构筑。
按理说,高句丽归属公孙康管辖,既然公孙康已经灭亡,高句丽已经在扬州兵马控制之下,何必大费周折
徐庶不解其意,连鲁肃也是这般心思。
秦宜说,不要仅看到眼前,要放长远看,今天高句丽是一个小小部族,但他的野望你无法估计,只要有机会他就会不断扩张。
不错,高句丽一个小小部族,竟自称为国,已经暴露出其野心。
高句丽太祖王时期,高句丽从早期的几个濊貉部落国家很快扩张到汉江流域。公元53年高句丽太祖王,将高句丽分散的5个部落设为5个省,实行集权化统制。其后,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随后,高句丽又对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发动攻势。
至此,高句丽完全摆脱汉朝的控制。
高句丽的扩张与集权化,导致了与汉朝的直接武力冲突。汉朝军事压力迫使高句丽迁都到丸都城。
高句丽与曹魏爆发战争发生在公元244年公元299年汉朝灭亡后,辽东郡被好战的地方土豪控制。高句丽主动与刚刚成立的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曹魏反击,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所以很快就撤离了。
令曹魏没想到的是,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高句丽美川王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句丽从东北地区向外扩张,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
徐庶与鲁肃商议,若派大军围剿,山路崎岖,树木茂密,想要全部消灭几乎不可能,总有漏之鱼。想来想去不如放火烧山,将这里夷为平地,而后大军推进,就算有遗漏之人,想躲藏几乎不可能。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就等强劲的西北风那一刻。
深秋季节正是刮西北风的时节,这一日风力正紧,徐庶等决定,行动就在这一天。
此时,山林中时不时有人窥探,大概是发觉了不正常,高句丽派出人戒备。徐庶得到报告,反倒不急于发动,而是命令少量军队在外围巡视,给高句丽制造压力。
果然,密林中人越来越多,高句丽开始调兵遣将。
都出来才好,徐庶这一招果然好使,算是引蛇出洞吧。
西北风越来越强劲,这个季节风干物燥,最适合放火。徐庶一声令下,火箭齐射,“噗”的一声,树林中火光蹭地蹿了起来,被强劲的西北风吹起而迅速蔓延。
火燃烧的快,燃烧的猛烈,那是因为外围树木都涂上了油脂,否则,没有油脂而紧靠树木自己燃烧,初始阶段热量低,不足以让迅速蔓延。正是因为油脂的作用,刚一被点燃,外围树木瞬间变成火海,火借风势一发不可收拾。
留下一部分人监视,徐庶等回去休息,这种大火一时半会儿不会熄灭,至于能烧到哪里,谁也不知道。烧吧,这样省事多了。
第二天一早,大军启程,从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推进,排查一切可疑之处,不留死角。
不就是一个高句丽嘛,都是血肉之躯,不信他们能钻到地底下去。
高句丽的身后还有东沃沮、北沃沮,大火蔓延估计他们也跟着遭殃,岂不更省事
十万大军对付一个高句丽,实在是小题大做,没办法,州牧大人要求铲草除根,这恐怕是最好的策略。
大火将地面上一切荡涤一空,还有倒霉的野兽,估计跑的没踪影了。十万大军缓慢向前推进,视野非常敞亮,日夜兼程,一直推进到海边。
只需十天半月,高句丽、东沃沮、北沃沮消失了。
徐庶分出五万步兵以及五百乌桓骑兵,南下攻击马韩。
这个时期半岛南部,居有三个部落联盟,即马韩、辰韩、弁韩,史称三韩。
辰韩,自称是秦人后代,其祖先为了逃避秦朝时期的苦役,逃难到了半岛定居下来。
马韩是位于古代朝鲜半岛的西南部的部落联盟,其居民是中国周朝箕子朝鲜南迁的遗民与辰国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最初,箕子朝鲜、纣王的叔父在公元前一一二二年逃至朝鲜建国,统治约九百二十八年。朝鲜王统治下的北部古朝鲜为卫满所破,乃将其余众数千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
其后,大批箕子朝鲜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