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空山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阿菜和风海坐在阳台上,阿菜的腿上盖着厚厚的毛毯。
“深秋寒,夜正浓,孤灯明月冷峻峰。离人独坐空院中,无限愁思上心头。”阿菜小声吟唱。
风海闭着眼睛,为什么是独坐呢,我们明明是两个人啊。一滴泪从他眼角流出来。
“人有家吗?”阿菜问。
“这里不就是我们的家吗?”风海说。
“明明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家。建一个房子简单,建一个安全舒适的家简单。若想找到心中的归宿,却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风海擦擦眼睛。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啊。”
“中国人就找不到归宿了吗?”
“你喜欢诗、词还是曲?”
“都挺喜欢的。”风海想了想回答。“都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大概最喜欢元曲吧。”
“元曲的格调的是悲啊。”阿菜叹息。“背一首吧。”
风海想了想,小声背诵起张可久的《九日》。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你不是喜欢诗吗?再读一首诗吧。”阿菜说。
风海想了想,他脑海中的诗词并不多,让他背两句诗词甚至有些绞尽脑汁,他最先想到的是,空山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却忘记了前两句。想了一会,他想起了,生涯一片青山,又想了一会才记起心事数茎白发,他望着远处黑暗的夜空小声默念。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山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
阿菜闭上眼睛,念道:“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山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
两人沉默着,许久,没有说话。
“恨不得走在那条山路的人就是我自己啊。”风海看着月光下寒山。
“你现在就走在那座空山之中的小路上啊。回头,你身后除了自己的脚印还有什么?两边,你身边除了冷山寒雪还有什么?向前,除了空茫茫的前途还有什么?你不正是孤零零一个人走在空山之中吗。”阿菜闭上眼睛。
“可是我为什么走进这空山中来?又要去哪里呢?”
“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想象不到自己的终点是哪里,是什么样子,你甚至不愿意走到尽头,仿佛走在这空山之中便是你的归宿。”
风海想了想点头表示赞同。
“中国人从来没有找到过精神的归宿,我们的精神始终停留在寻找归宿的状态。从来都是如此,以至于忘记了我们忘记了自己在寻找归宿,甚至忘记了归宿。我们的精神是求而不得转而自我安慰的心理满足。自古至今中国文学和艺术的主题是悲凄与超脱,实质上是对面对灵魂的渴望,为什么不能直接面对自己的灵魂呢?因为我们的环境不允许我们面对自己的灵魂,于是我们的精神变成了游离于灵魂之外的孤魂,当我们接受了这种游离的文化,反而真正产生归宿的感受。这并不矛盾,虽然没有面对灵魂,却怀着面对灵魂的渴望,从而造就了特殊的艺术形态。仿佛要接近灵魂,甚至无限的接近,却也只是无限的接近。这样的精神状态渗入到了我们灵魂的深处,我们生活的角落里。可是,我禁不住还想问:我们有家吗?”
风海似乎终于知道阿菜为什陷入无尽的孤独中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阿菜的心如野草般疯狂生长,她相信自己能抛弃一切欲望,专注于自己的灵魂,她的确做到了,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专注于内心。甚至对内心之外的东西视而不见,即便是当初让她有归宿感的风海也渐行渐远,她自己在一路狂奔,而风海却始终站在原地,即便疯狂的做爱也不能让她找到与风海水乳交融的感觉,反倒是当他们坐在窗前,或者坐在寒夜的阳台上,沉默着,让她感到宽慰。风海仅作为一个聆听者,一个倾诉的对象。她唯一的兴趣就是读书,每隔几天就会去县里的图书馆借书。可是,读书并没有解除她的疑惑,反而更加无所适从。
“读书会让我更加纠结吗?”
“不会,只要你读的够多。”风海安慰她。
阿菜闲暇的时间全部用来读书,最初只是在白天闲下来的时间,自从患上失眠症以后,她几乎彻夜读书,累了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会,醒过来继续读书。阿菜拼命读书,不仅仅源于读书的渴望,更想弄明白自己为何如此专注于内心,为何专注于自己的精神。但对于这样的问题,似乎没有现成的答案,甚至根本没有答案,阿菜自始至终被这个问题纠缠着。
“你何必要去想它?”
“当你想它的时候,你会觉得它是你的生命;当你不去想它的时候,你会觉得失去了生命。我彻底迷失了自己。”阿菜的手放到书上。
阿菜活在苦苦追寻中,犹如遁入空山的孤魂,没有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