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荨因第一次以皇帝的架势主持会议的满嘴跑火车郁闷的在榻上滚来滚去的时候,京城已经炸了锅。
皇帝失踪的事终于还是瞒不住了。
国库空了,内库空了,连被封存的太后私库都空了……皇帝自己丢了也就罢了,这么多东西,到底是谁、什么时候运走的?
之后他们一一清点,首先发现代表天子身份的玉玺私印,甚至龙椅都没了。
没有玉玺和天子私印,他们就算想重新扶持宗室为帝,也名不正言不顺。难不成重新刻一个?
何况,太庙里刘家列祖列宗的牌位都被人拿走了。他们扶持新皇帝,还得重新刻刘家列祖列宗的牌位。
不然即位大典的时候,新皇帝朝着谁磕头?
当他们发现,连宫中摆设都被搜刮了一遍之后,就已经觉得有些麻木了。
麻木的同时,又觉得有些毛骨悚然。
进入京城的“讨伐于泽联军”可能还会怀疑,早早有人将这一切转移走,但本就在京城的大臣们却是对此一清二楚。
在小皇帝失踪的当日,他们还见过小皇帝。
其他不好说,但至少龙椅绝对是在的!
于泽离奇死亡,小皇帝离奇失踪,宫中物事和国库,甚至于泽储存大量粮草都不翼而飞,京中大臣信誓旦旦说这些东西之前都在,只在一夜之间便消失,其余人怎可能相信?
但他们问过以前守卫的人,都是众口一词。
而一些人已经被这离奇事件吓破了胆,说些什么天子有天助的胡话。
他们嗤之以鼻。
若是天子又天助,怎么在于泽当权的时候没有什么神异出现,而是在他们这群忠臣来勤王的时候偏偏不见了?
嗯,忠臣。
一些知情人嗤笑。就算在这群人入京之前,他们还心存侥幸。待这群人入京后跟个土匪似的朝着分利益,连皇帝失踪都没多人关心,甚至许多人一脸冷漠的直接让另立皇帝。
不过有太后的遗书,陛下又带走了最重要的玉玺和私印,甚至太后和后妃的印鉴不见了,这群人想另立皇帝的念头可没那么容易实现。
另立皇帝不过是为了借汉室正统之名为自己招兵买马而已,如果新立的皇帝不具有正统性,那他们何不自立为帝?
当益州的消息传到京城中的时候,这群人沉默了。
司俊那小子是怎么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把皇帝偷渡走的?至于司俊对皇帝很恭顺,皇帝也一点没有寄人篱下的样子,他们是半点不信的。
当然,他们还是相信司俊只是在人前做出个恭顺的样子而已。司俊心机深沉智多近妖,肯定不和于泽一样愚蠢。只要稍稍敬着皇帝,那些人忠于汉室的人就会感激涕零的投奔他。说不定连皇帝都被他懵逼,真以为他是忠臣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司俊究竟是怎么把皇帝偷出京城的?虽然他们大概能猜到,司俊所谓重病应该是在装病,可京城中没有一人发现皇帝失踪也就罢了,那么多东西都不翼而飞,这怎能瞒得过所有人?
这群人一边百思不得其解,一边考虑,要不要借司俊“挟持”天子为借口,讨伐司俊。
他们可是垂涎益州很久了。
可惜益州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一些离益州较远的势力明显对进攻益州不感兴趣。
就算打下了益州,他们也得不到多少好处。到时候打益州消耗了自身力量,说不得还会被周围吞并。
他们来京城,自然也是有利益在里头的,本也没准备硬攻京城。
益州比京城难打多了,得不偿失。
于是有的汉室真正忠臣要么投鼠忌器想打听清楚状况之后再做决定,有的势力认为没有油水可捞对此兴趣缺缺,有的势力虽然很想要益州这块地盘但是不愿意自己去打,还有的人怂恿别人去攻打益州实际上想暗搓搓来个黄雀在后……众人心思各异,这联军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其实他们能集结起讨伐于泽的联军已经很不容易。
于是在这种人心涣散中,益州众人以为的危机并没有到来。
当他们分析这一切之后,忍不住叹口气。
怪不得皇帝陛下在刚登基的时候就开始在外面建立根据地,实在是满朝文武大臣没几个靠得住的。
这群乱臣贼子现在把自己当成忠臣,已经很习惯了。这角色转换之快,居然都没有精神分裂。
既然外部并没有多大压力,这群人就集中精神搞建设了。
刘荨挨个看他们的计划书,然后全部喷了回去。
这不怪刘荨突然脾气暴躁,实在是这群人的计划书写的太懒了。
刘荨很震惊,他都把需要写的内容一二三四都列出来了,这群人还能将计划书写的跟锦绣文章一样朗朗上口。
我们不需要华丽的词句,只需要简单!明了!高效!
谁愿意在看计划书的时候看一堆抒情啊!
古代人表示脑袋晕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