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打响了。
就是在赵匡胤即将返回汴梁的前五日。
战争很快又结束了。
因为城高池深,但这一次,言玉将机械化部队和空军部队的全部潜力都挖掘了出来。
先是空军部队在汴梁城的上空进行了一番惨无人道的轰炸,这样的轰炸每个时辰进行一次,所以被红袖添的人在城内所标记出的各种军事要塞和堡垒都被无情的摧毁了。
当然,城里的百姓受到了影响,但是不多。
这不是言玉所想看到的,他不愿接收的是一座饿殍遍地,十室九空的汴梁城,他需要的是一座富庶的城池。
这个愿望很快便达成了。
红袖添的潜龙秘谍组织一直没有闲着,在这个年代胡乱散发传单并不会被军方没收。
所以,当这中类似于安民告示的传达达到人手一册的时候,城内所有被潜龙控制住的抄书先生的手腕都落下了病根。
但效果很明显。城内的居民都按照潜龙事先安排好的地点进行防控掩护。
这样当大唐的空军部队一次又一次对城内进行无情打击的时候,百姓的生命财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这是言玉的军令,也是大唐将士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
凡是因为战争原因损毁民宅的,谁损毁谁重建,造成人员伤亡的,谁杀的人,也侍奉全家老小。
因为,言玉很清楚,这里是一个花花世界,大到超出你所想象的一切。
没有军纪的军队是一盘散沙,但有了军纪,但是军纪不严,或根本不予执行的更是一盘散沙。
言玉不会让这样情况出现,现在大唐执行的军令其实就是三项规定八大纪律,决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
一粒米也不行。
严格的军纪在大唐军队进入汴梁城后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其实就是这样,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谁也不愿看到战争,那些希望战争的年轻人大多是没有经历过战争残酷考验的人。他们的想法很特殊,但归根结底,就是要寻求刺激。
唐军进城之后,似乎比在城外过得更苦,严格的军纪让他们只能沿着汴梁城的大街小巷一次排开,风餐露宿。
当然这么做的结果,很快得到了验证。
人不欺我,我不欺我,战胜国的军队驻扎在我家门口,却从不敲门,从不骚扰,甚至看着这些大户人家妻妾成群俏丽的进进出出的模样,也不敢多看多想。这样的军队哪里找。
大唐找。
送米送面,送各类北方小吃的人大有人在,这是过去是不敢想象的。
就为此,言玉斩杀了许多触犯军规的士兵和将领。
这既是红线,也是底线。
胆敢明里暗里强抢民女,入室打砸抢烧的,发现一起,惩处一起,绝不姑息。
当七八百名不尊军规的唐军将士在大宋,或者说,已经是大唐百姓的汴梁城内群众的围观之下执行斩首命令的时候,这些人心软了。
但军令如山倒,杀一儆百,意味深长,这是言玉的战略,当他在一次不经意间看到一个小兵朝着房舍内人家的女眷透去邪恶的目光时间,他将自己那邪恶的目光与这个小兵对视了许久。直到那小兵的目光全然恢复了平静和敬畏之后,才得安然离开。
主帅是不是有病?
也许吧......
有话直说,不好吗,对着一个大小伙子看半天,该不会是有什么龙阳之好吧。别瞎说,这事谁知道。
城内井井有条。
城外也是。
当赵匡胤得知唐军已经占领了汴梁并将周边的十一座城池全部占领时,他们军队就再也没有回到过这里。
这是徒劳,他知道。
但当他不知该去往哪里的时候,北方传来了正在与契丹作战的十万将士全军覆没的消息时,他知道了自己该去哪里。
他选择了一路向西,因为其他三个方位在此时此刻都是不适宜的。
西北苦寒,他需要尽快为自己的十万将士寻求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十万大军的消耗的巨大的,这需要遣散一部分人,当最终到达西凉的时候,还剩两万人马。
这两万人马跟着自己受苦,还是解放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像别的已被遣散的士兵一样去自谋生路,是摆在赵匡胤面前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发放仅剩的为数不多的粮饷,遣散他们?
但赵匡胤知道他们这两万人是自己最为忠勇的武士,他们不是农夫,不是贩夫走卒,他们不会这样选。
但这些人怎么办,这些忠勇可嘉,但面临着弹尽粮绝的两万人怎么办。
食物总有吃完的一天,他可不想看到这两万人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成为打家劫舍的匪徒。
那就可惜了大宋的英魂们为这个国家曾经做过的最为伟大的牺牲和奉献了。
他很聪明,他知道如何摆脱这种困局,他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