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人的离去,于太后没说什么,当然了,主要也是她当时的处境很不好——新帝和皇后都跟她关系差——也不敢说什么,要不然,要搁以前,她可能会找这些人麻烦的,甚至有机会,会除掉这些人,因为这些人知道她太多事情了,不能留。
只是那些人也都是人精,她就是想除掉,也不容易除掉——但凡有一个意外去世,其他人就会提高警惕,再多死一个,大概就会知道,是她弄死的,到时对方鱼死网破,直接跟皇帝说,她害死了吴太后,那就要完了,所以她投鼠忌器,还真不敢对那些人动手。
再加上环境也不允许,于是才让这些人平安离去。
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她放了对方一马,对方现在会反咬她一口,所以这会儿听这些人说的话,自是懵了。
再仔细看时,发现这些人,虽是她的心腹,也做过一些坏事,但手上都没人命,且,害的人绝不是皇帝生母,暗道也难怪这些人敢举报她了,要换了那些手上有人命的,肯定不敢举报,免得自己将他们做的事抖露出来,他们没好下场。
于太后懵过之后,就开始浑身发冷,她知道,皇帝知道他的生母是被她害死的后,她要没好下场了,毕竟这皇帝,就不是个有仁心的,之前被他“病死”的太妃可不少,她那时还觉得,自己是太后,不会被他“病死”,但现在看来,如果是他的生母被自己害了,她就没那么大自信,觉得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也不会“病死”她了。
但辩解是没法辩解的,因为作证的人太多了,且连下手的人,毒药来自哪里,这些人都知道,只要将相关的人全部抓起来,送进慎刑司审问,那些人抵不过酷刑,是会招的,所以她没法说,自己当年没做过这样的事。
当年,她一直没生儿子,就像现在的刘皇后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对那些生育了皇子的妃嫔,自然就嫉妒至极,恨不得她们去死。
而她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每个妃嫔,从怀孕时起,就被她针对。
基本上可以说,她除了没像刘皇后那样,不许妃嫔们怀孕生子,其他的,刘皇后做了的,她也做了。
不过她跟刘皇后不一样的是,她不像刘皇后那样,在后宫几乎一手遮天,她没刘皇后那样雄厚的背景,所以只能偷偷地搞事,这样一来,有时能成功,有时就没成功,毕竟后宫的女人,也都是人精,从怀孕起,不,从进宫起,就会小心的,生怕被谁下了不孕的药,怀孕后会更小心。
皇帝的生母也是这样,一直很谨慎,所以在对方怀孕时,她下毒没成功,皇帝顺利生了下来。
虽然皇帝顺利生了下来,但于太后也没放弃给皇帝和吴太后下毒。
最后还真让她成功了,于是当时的吴妃便死了,留下了皇帝。
皇帝虽没了娘,但于太后当时并未跟先帝说,将孩子要过来,记在她的名下,做她的儿子,因为,当时的皇帝已经有十岁出头了,记事了,而她曾对他苛待过,对方一直记着,对她态度很冷澹。
于太后觉得养不熟,就没要,她当时是想着,宫里皇子多的是,以后其他妃嫔也还会生,她到时就算自己没生,也要养个年幼不记事的,那样能养的熟,反正到了时间,她一直没生,想养个皇子的话,大不了下手弄死那个皇子的生母就是了,她都弄死很多人了,已经轻车熟路了,不难。
哪知道她还没来得及弄,先帝就驾崩了,然后这个没生母的皇帝便被各方看好,上位了。
这下好了,她就糟了。
她本以为,吴妃的儿子上位,是最糟的事,没想到这会儿还能更糟——他竟然知道,自己杀了他的生母,这让于太后不由苦笑,想着自己当时,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早知道先帝会死的那么快,她就该早点弄个孩子在名下好了,到时扶那孩子上位,这会儿也不会这样被动了。
——其实这是于太后的想当然,她就算弄死某个妃嫔,领养了她的孩子,她领养的孩子,也不可能上位,因为像刘首辅等从龙之人,是不想扶持这种有来头的皇子上位的,毕竟上位了,到时会有于太后等人跟他们争权,哪像扶持当今天子上位,功劳都是他们的,没人会跟他们争什么。
事实上,她要真那样干了,先帝驾崩时,她和那个皇子别说上位了,只怕还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搞不好别人要先齐心弄死他们的,毕竟刘首辅等人要扶持别的皇子上位的话,中宫和中宫的儿子,不弄死怎么行。
领着人,让于太后知道她做的事,被他发现了后,皇帝便离开了。
他今天带人过去,不是要马上发作她,而是要让于太后知道,他知道她做的坏事了,那以后他怎么对付她,也是正当合理的了。
于太后自然知道皇帝不会轻易放过她,虽然暂时没发落她,但之后“病死”她就行了,要知道当初那些太妃,皇帝也没当面如何发落她们,而是在事后,直接将她们“病死”了。
于太后可不想走上其他人的后路,于是当下便道:“陛下,哀家以前是做了些错事,但你可要想清楚,哀家可是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