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跟随包拯走进官房坐下,一名茶童给他们上了茶,包拯笑问道:“打算什么时候回乡?”
“再过几天,把吏部的手续办妥,然后就回去。”
“这也好,早点办妥,以免夜长梦多!”
范宁有些不解,问道:“吏部办手续还有早晚的区别?”
包拯笑了起来,“科举结束后,就是士子们在吏部的竞争了,不容否认,这个主要看各自的后台背景,但后台背景也不是全部,还要看自身在科举中的成绩,考中进士及第,总是会有优待,场面上的规矩还是要交代一下。
如果考生没有后台背景,本身考得也一般,早点办手续,机会就会稍微多一点,这也是现实。”
“那童子科呢?不会也给我们安排官职吧?”范宁又问道。
包拯摇摇头,“童子科和进士科不一样,一般而言,童子科考中后是继续读书,进太学、弘文馆之类,都是吃住开销都是朝廷负担。
三年后,会进行一次全面评测,如果评测不合格,还得继续读书,如果合格了,就有希望出仕,不过不是县令、县丞这种官职,大多是在太学当助教,或者去州学任博士,二十岁以后,就有机会出任县令了。”
范宁着实有点失望,他才十三岁,难道还让他再等七年?
“难道我也要去太学读书?”
包拯微微笑道:“考中童子科第一名,总会有点优待的,当年晏相公十四岁考中童子科第一名,得到先帝的喜爱,授从八品秘书省正字,三年后任太常寺奉礼郎,再过一年,出任光禄寺丞,我估计你也一样,授秘书省正字的可能性最大,毕竟也是二甲第一名。”
“那秘书省正字又是做什么的?”
“一般是在秘书阁校准书籍,但也可能是陪皇子读书,就看天子怎么用你。”
范宁默默点头,他倒是想轻松一点,在秘书阁校准书籍不错,就看有没有这个运气了。
这时,包拯笑问道:“你找我,就是要问这件事?”
“不!不!有件事想请世伯帮忙。”
范宁取出富贵桥关扑店的下注存票,递给包拯,“请世伯看这个!”
包拯看了看,忍不住惊叹道:“五纯下注你赢得童子试第一,还下了一百注,这是....三千二百两银子的收益啊!”
“还有这几张!”
范宁又把另外三张下注单递给包拯,包拯愈加惊讶,“四纯五十注押冯京考中状元,这张一百注押冯京考中状元。”
包拯默默算了一下,四张单子一共赢得七千二百两银子。
他惊叹道:“这是谁押的,很有魄力和运气啊!”
“是我堂兄押的,在旧曹门关扑店,他今天一早去兑换,结果旧曹门的富贵桥关扑店关闭了。”
“还有这种事情,那去总店也可以啊!”
范宁摇摇头,“现在总店坚决不承认,说没这回事,说我堂兄是骗子,做假单子想套他们的钱。”
“这怎么作假?没有意义啊!关扑店有留底单子,还有记录,一查就知道了,这么大金额的下注和赢面,谁会去作假?”
“当然不是作假,是我陪堂兄去买的,现在因为损失太大,关扑店就不认了,我堂兄想打官司。”
包拯略一沉吟就明白了,富贵桥关扑店是张家开的,范宁担心其他官员不敢得罪张家,所以找到了自己。
他也正好可以利用这件事,从侧面敲一敲张尧佐,包拯便缓缓点点头道:“告诉你堂兄,直接递交诉状。这个案子我接了!”
.........
黄昏时分,张尧承找到了兄长张尧佐.
“你说什么?”
张尧佐提高了声音,十分恼火道:“有人居然去开封府衙把关扑店告了,是谁这么大的胆子?”
“我找人打听过了,告我们的人姓范,叫明仁!”
“姓范?”
张尧佐一下子警惕起来,怎么又是姓范,和范宁有什么关系?
他慢慢冷静下来,坐回自己位子,他沉思片刻问道:“为什么要告官扑店?”
“有几票单子下重注押在范宁和冯京身上,关扑店共计要赔一万两千两银子,赔得太狠,我无法接受!”
居然要赔一万两千两银子,这个金额确实有点沉重,难怪兄弟不想赔付,他可以理解。
张尧佐负手走了两步,忽然发现有点不对。
“这件事应该告汴梁县衙才对,怎么告到开封府衙去了,是谁接的案子?”
张尧承低声道:“是包拯接的案子!”
“包拯!”
张尧佐失声喊出了这个让他无比憎恨的名字,处处针对自己,偏偏天子还听他的话。
张尧佐心中隐隐感觉有点不对,怎么会这么巧?不去县衙,却越级去开封府衙,偏偏又是包拯接下案子。
“这里面有名堂!”
张尧佐越想越不对劲,回头对兄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