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带着人马来到的汪华和慕容正则吓呆了,杜伏威权倾朝野,现在要刺杀的人绝不会是一般大臣,应该不是姜夺便是杨崇;至于田雄和洛阳帮参没参与,可是谁也不敢打包票的事情,政治漩涡本来就诡谲多变。
杨崇在驿馆里见了两人,没有介绍自己微服私访在客栈见到的情况,只是淡淡地说:“这应该是一个圈套,七名山越,我带着南下了,看一看是否真的是苗海潮。洛阳帮和怡红楼的事就交给你们了,洛阳帮解散,强占的田地店铺还回去;查出紫嫣、玉钗的真实身份,找到荼七笑。”
汪华也是这么认为的,苗海潮名不经传,如果杜伏威真有想法,也应该找王雄诞、阚棱、辅公祐;如果这三个人没一个愿意出手,那杜伏威就应该洗洗睡了,最多睡前再在灯下吃一碗面条。慕容正则问道:“田雄如何处置?”
杨崇严肃地说:“田雄虽然不是十恶不赦,但是坏事没少干,如果没血案,就取消散官职务,退出所有不义之财,再按大隋律判刑;要是有血案,更要按大隋律来判。”
慕容正则也是官场老油子,听懂了杨崇意思,田雄关于钱的案子,只要退钱便可以结案,最后的判刑不会太重;但是一旦杀了人,那就没的选了,必须以命偿命。苏定方派出五十骑的一个小队,护送着杨崇的三封信函回长安,一封是交给王妃姜菲的,一封是交给枢密副使房玄龄的,还有一封是给中书令杨汪的。
杨崇与张瑾见面的时候,顺便喊来了郭子高、张玄素、崔君肃、柳调等人,让郅怀道说了退田的打算,洛阳留守司的人无不变色。能在灾年战乱中强买田地的,哪一个不是一方豪强,或是名门望族;一般的小地主,保住自家的田地已经算祖上积德了,那还敢去买地露富,万一引来强盗乱兵,那就是自家找死。
只有豪强望族,有钱有人,一般的强盗还要仰他们鼻息生存,地方军阀需要他们支持,才能如鱼得水,甚至一袋粮食就能买下一亩田,十斤米就能换一个小姑娘。杨崇的主张就是要他们把那几年的果实吐一部分出来,这可是触及底线的事情,张瑾有些担心地说:“越王,真需要到这一步?”
杨崇皮笑肉不笑地说:“那你们看看有什么好主意。”
没有,肯定没有,否则杨坚杨广父子就没必要让官府一次又一次地去核对田地人口,裴蕴的“貌阅法”已经到了验明正身的地步,每个户口均由官司检阅,与本人核实,性别、年龄都不能差。裴蕴为了贯彻这些措施,他还规定:“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
就这样,都没能把这事做得彻底,最后连奖励告发的办法都用上了,凡有户口漏报者,告发者只要“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最终朝廷新增加人口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增加了人头税,但是田地还是一笔烂账。
杨崇在洛阳呆了三天,长安快马传来消息,政事堂正在讨论退田一事;杜伏威来信是他会全力以赴查清案子,已通知在南方的王雄诞抓捕自己的另一个义子钟贯。杨崇晓得两件事都不会很快有结果,观看了马铃薯的种植情况后,便启程前往江都;杨崇故伎重施,还是两辆马车先行,张亮率三百骑兵随时保持联系。
江都士族大多是商人,看不上田里这点收成,加上官府推广了占城稻,平白无故多了一倍租子,盘剥百姓的情况比河南要好一点;杨崇想看的却是学校,一行人悄悄来到江都官办小学的门口。学校的校舍全部是砖墙瓦房,操场周围的道路上都种着树,绿色成荫;管理得紧紧有条,问了看门人学生的伙食,也让人满意。
就在杨崇要走的时候,竟然看见课间走到操场的学生中有一个和尚,杨崇客气地向看门人请教,看门人唏嘘说:“那是北部郎中及江都宫副监上官弘的公子上官仪,宇文化及在江都作乱时,上官弘遇害,上官仪因藏匿得以幸免,为求避祸,他自行披剃为僧,听说小学教什么算术,又跑来上课。”
杨崇哦了一声就走了,心中确定这个上官仪就是狄仁杰的老师,上官婉儿的祖父,那个被武则天杀死的上官仪。不过,杨崇手下人才济济,除非上官仪真的是倾向于自己,杨崇并不急着招揽,倘若是狄仁杰那个奇葩,杨崇或许会立即动手抢人。
辅公祐、崔德本两人带着文武官员,在十里长亭迎接到独狐虹、苏定方等人是一愣,得知杨崇便衣进了江都城,急急忙忙地赶回留守司,发现杨崇已经坐在那里喝茶了。杨崇笑着说:“管理得不错,很符合无为而治的境界,街上美女如云,富商遍地,也就是人口少了点,要是有一百万人,恐怕就超过长安了。”
辅公祐摇头说:“你又不肯把银行开在江都。”
杨崇招呼众人坐下说:“但是你们考虑过没有,一旦华亭和杭州的市舶司成型了,可以容纳大批的海船,那些南方来的商船还会从扬州走吗?反正都是海船转河船,海船何必走那么远的海路,直入长江,就可以在华亭或者吴郡卸船,然后顺着运河前往巴蜀两湖荆襄等地,只有去洛阳的货才可能有一半来江都。”
原来如此,辅公祐和崔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