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号, 正值国庆期间,n市警方在郊区捣毁一个人贩子聚集点,一共抓获人贩41人。据悉, 这一次抓捕人贩子行动,一队神秘的民间组织功不可没……”
视频上, 穿着警服满脸红光的民警同志面对着记者款款而谈:“4号下午, 我在办公室里值班,接到群众报警,说107国道, 建华路有一个小村庄,他们在那里逮到好几十个人贩子。当时我们其实也都不太信,他要是发现举报还有可能,但一连把人贩子们都抓到, 这就太离谱了。但他们说领队的是桐……呃, 是于青桐, 然后我们就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出了不少警力去了。”
女记者点点头:“所以说你们还有比较信任于青桐的是么?”
“那当然!”警察同志理所当然的说完,又不大好意思的笑笑:“这是我们市近十年来在打击人贩子行动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并且洞察了其犯罪组织的犯罪手法和组织结构,相信以后在抓捕行动中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记者面对镜头:“好的,谢谢您的回答。接下来, 让我们来问一下这一个只有十三个人构成的小队是怎么做到一下子将人贩一网打尽的。”
她移动到警察的后方, 十几个依旧穿着黑西装白T恤的大汉紧紧凑在一起, 在他们的c位, 是一个等人多高的人像牌,正是于青桐。
记者走过去,特意遮挡住人像牌:“您好,请问是什么原因能让你们去一举将人贩的老巢摧毁的呢?”
她的话筒递到一个大汉的面前,大汉带着墨镜,一脸冷漠的低头:“多亏了于青桐。”
记者:……保持微笑.JPG
她等了半天,却没有等到大汉的下一句话。
记者收回话筒,僵笑:“好,那我们来问问下一位。”
话筒递过去,又是和上一位一样的答案:“多亏了于青桐!”
……
这次,他们很有默契的说了于青桐的全名,就为了能在节目中为她增加那么一点曝光度。
挨个问了一遍,记者都快哭出来了。
虽然我也知道桐哥很棒,可是你们这个样子,让我们这期节目怎么播出去?
节目最终还是在省内某档法制节目播出去了,只是有心的观众朋友们都注意到,在众人的对话中,时不时便有“哔——”的消音。
观众:???难道大家都在采访中直接说脏话的吗?不至于吧?
而且怎么看着画面中还有打码镜头?就比如说那十几个热心市民中间c位的一坨,那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打上马赛克?!
还有,十几名热心大汉到底做错了什么?连里面的衣服都要打码的吗?还是说他们就穿了西装外套,里面□□着?
不得不说,节目组为了把这期节目播出去,也是很拼的……
关于拐卖人口这件事,最近的热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一但又爆出最新消息,热度马上回升。
目前,网络上对于n市一连抓捕人贩子四十余的事情都很感兴趣,更别说这次抓捕中,人民群众下了最大的力,而且在采访视频中还显得那么鬼畜。
现在网上的热点主要围绕着两个话题:
第一,热心市民好厉害!好崇拜!妈妈我要嫁给他!
第二:视频中的镜头为何频频打码,热心市民的采访为何频频消声,他们之中到底隐藏着怎样一个谜团……在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人性的迷失还是道德的沦丧?是……所以到底是什么?
等到采访的原视频被曝光到微博之后,种种疑团终于解开了:是她!那个不能被提及的人!
一开始,评论都是“哈哈哈哈”的,说节目组为了节目过审也是操碎了心,但接下来,更多的就是对于青桐的心疼。
“我一直知道广电很严格,但没想到它居然这么严格……”
“我承认桐哥当时的那番话是有点偏激,但功是功,过是过,这次桐哥明明立了这么大的功,不能因为之前说错话就被全部掩埋吧?”
“心疼我桐哥,做个好人好事,被通报表扬时都不能留下名字……”
某著名时政评述家也在微博上发生声明:
“之前不关注娱乐新闻,对于于青桐仅限于听过名字。我是在她被封杀时才关注到这个艺人的,当时就觉得她胆子真大,真敢说,但对于广电的封杀也没有异议。作为公众人物,她该为自己的言论负责,被封杀也是应该。后来看她在微博上发的为被拐妇女寻找家人,才看了她的直播,知道她在封杀后真的一个人去拯救被拐妇女。很佩服她,在没有曝光度之后还能想出这样的点子。再后来她的直播因为涉嫌暴力被封,很是为她难过了一阵。没想到,即便没有曝光度,她也依旧在做打击贩卖人口的行为。在她身上,一直有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第一次觉得这个偶像,这么值得追捧。”
“我是刚进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就因为桐哥的代言,当初才在报考志愿中选择了警察学院,立志以后做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