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立太子的第一功臣解缙是洪武三十一年进士,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大臣,官至翰林学士,还是《永乐大典》的主编。太祖时很受朱元璋喜爱,常侍奉左右。就因为在立太子时对永乐皇帝朱棣说过一句关键的话“更有好圣孙”,却受到汉王朱高煦的嫉恨。
一次成祖北伐蒙古,留太子监国,解缙入京奏事,遇成祖北伐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朱高炽而返。待成祖回来朱高煦即趁机进谗言,说谢缙故意趁着皇帝不在京,私见太子,也不通报就回去了,无人臣之礼。果然成祖为了想煞煞谢缙的傲气,将解缙下狱。朱高煦又指使锦衣卫对谢缙用酷刑,及至朱棣有悔意,过问解缙情况时,狱中锦衣卫怕谢缙出去后对自己不利,假意祝贺,用酒将解缙灌醉,活埋于雪中,反说是解缙自己醉酒而死。那年解缙才四十七岁,一代才子就这样死于狱中。
后成祖才发现朱高煦为谋太子位心怀异志豢养死士,纵使私兵劫掠,僭用乘舆器物,多有行为不端。心中大怒,遂与永乐十五年下旨,强令汉王朱高煦去乐安州就藩,宫中没了能作的朱高煦,顿时清净了许多。但身在乐安藩地的朱高煦却仍不思悔改,继续于暗中招降纳叛图谋不轨。
也就在这一年,朱棣得知自己的恩师张三丰已经去世,江湖上传说他是活了一百七十岁。张三丰在其所著《云水间》中“东游”诗述:
“此身长放水云间,齐鲁遨游兴自闲。欲访方壶圆侨客,神仙万古往三山。”
其中的海上仙山崂山自然是张三丰寻访的一个目标,张三丰曾在此明霞洞后山的洞中修行了十年,他浪迹天涯历尽艰辛,三次来崂山,他植的耐冬山茶树龄约六百余年,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在崂山居住时受此山茶树的启发,写下了《聊斋志异》中的名篇《香玉》,故事中那位身着红衣,令人见而忘俗的花神“绛雪”,其实就是蒲老先生对张三丰亲手植的这株山茶树所进行的艺术塑造。
说“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永乐皇帝朱棣怀念师傅,向往武当山,奈何为了江山社稷,身不由己,伤悲之下,决定在武当山主峰海拔一千六百米的天柱山建一座金殿,由能工巧匠在京分块铸成,然后运上武当山天柱峰金顶焊接而成。这座金殿用了二十万斤铜,几千两黄金,金殿采用最高规格的重檐庑殿顶,翼角飞翘。殿内供奉铜铸鎏金的真武大帝神像,这神像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是按照朱棣的样子造的,人称“真武神,永乐像”。朱棣下旨将武当山改名为“大岳太和山”,山顶金殿命名为“大岳太和宫”,意为天下太平之意。
站在金顶会有一种无形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八方朝拜的景观神奇的渲染着神权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每年的夏季,武当山金顶就会出现雷火炼金殿的景观,适时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雷电划破长空,如利剑直击金顶,刹那间金光万道,直射云霄,无数的火球在金殿四周滚动,但却击不到金殿,因为金殿本身是良导体。练击过后金殿巍然不动,却更加金光灿灿,光彩夺目。
从此湖北武当山这座道教名山和武当派武术发源地,被尊为皇室家庙,经过数年几次的大兴土木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被称为:恒古无双胜景,天下第一仙山。
朱棣特别看重皇太孙朱瞻基,为了培养他的帝王气魄,锻炼他的勇气和胆量,在朱瞻基十五岁后,曾数次在北征蒙古时带他同往,经历了无数的战役,目睹了许多血与火的交织。在皇爷爷的言传身教下,一位铁血丹心的少年帝王很快成长起来。唯有一样是皇爷爷没有发现,也教导不了的,那就是朱瞻基与孙倾城之间随着岁月的流逝,于心中悄悄萌生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恋情。
这恋情无声无息,无影无形,却更根深蒂固,它无关地位、无关金钱、无关风月,却坚定地彼此心有所属。一次又一次的分离催开了这枝爱情的花朵。
记得第一次分离时,朱瞻基只是拉着倾城的手,为她擦去眼泪,告诉她:
“倾城妹妹,你不要哭,我又不是不回来了,你替我好好养着“金头大王”和“银头大王”,等我回来和你玩。”
朱瞻基把一切还看得很轻很淡很容易。
而第二次分离时,两人却是无言的泪眼相望,欲说无语,唯有紧紧拥抱,临别朱瞻基特别的嘱咐倾城:
“我走后你在宫里出入要当心,替我照顾父王母妃,好好等我回来。”
倾城回答他;
“放心吧,瞻基哥哥,我能做到。”
这时的朱瞻基有了许多的担心和不放心。
第三次分离两人谁也没哭,既没有拉手也没有拥抱,朱瞻基只温柔的望着倾城,:
“倾城妹妹,我要走很久,你就没有话要嘱咐我吗?”
“有的,瞻基哥哥,你在外面要多保重,要听皇爷爷的话,我等着你回来。”
倾城用两只手反复捏着衣角,看得出她心里的依恋和不舍。
第四次分离朱瞻基直接对倾城说;
“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