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铁血铸新明> 第六百二十九章 汉人至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九章 汉人至上(1 / 3)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要改变大明百姓的想法,重新恢复先秦汉武雄风,无疑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可不管多难,秦浩明都准备义无反顾走下去。

迎着崇祯的目光,秦浩明坚定的说道:“微臣请问皇上,居封地处王府以为藩王,居万里掌一国以为诸侯,如何抉择?”

崇祯皇帝闻之愕然,思之再三,竟不能决断。

王承恩听得秦浩明言语多有不轨,摇头苦笑连连,整个大明,估计也只有他敢如此说?

居然敢当面对天子提出海外封王!

只不过人家有底气,能够坦坦荡荡提出来,对大明反而是好事。

毕竟,一则土地不是大明的,二则八字还没一撇,谈何怪罪?

太子朱慈烺也是一脸好奇,父皇脾气算不很好,极易动怒。

可眼前这位年轻的闽粤总督,该说的不该说全说了个遍,可父皇却丝毫不见怒色,犹自在思考他的提议。

这要是换了其他人,训斥都算是轻的,严重点至少一个廷杖,甚至罢官问斩都有可能。

要知道,在大明,异姓不能封王,仅有的中山王徐达,那也是死后才追封。

也就是说,只有死人才有资格封王。

“就依爱卿之言!希望朕不负卿,卿也不负朕,君臣之情源远流长,传为千古佳话!”

在三人的目光中,思忖许久的崇祯皇帝缓缓地说道。

所谓君无戏言,他认真考虑得很清楚。

大明异姓不封王,但此一时彼一时。

现如今,国内外形势严峻,亟待恢复太祖成祖时期的赫赫武功。

但正如秦爱卿所言,大明武力已经颓废,必须另辟蹊跷方能振奋国人尚武精神。

更何况,作为君上,崇祯考虑的未免更为细致。

秦浩明是贤臣良将,定南军崛起也是必然态势,手下一众文武将校更是国之将才,可今后如何安置他们?

无需讳言,随着定南军逐步壮大,如此大量的将校肯定是没有办法安排,此为其一。

其二,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定南军基本不拿朝廷俸禄,乃是秦浩明东拼西凑从各地募集而成。

说得难听点,那就是秦浩明的私军。

可真要纳入朝廷体系,崇祯自忖根本无法解决定南军高昂的军饷。

而且,就算靠着秦浩明的海关总署可以解决,那其它大明百万大军如何办?

皆照此标准显然不可能,大明财政无力负担。

不怕患寡就怕患不均,这样不用外敌内乱,一个应对不好,整个大明朝廷自己就要轰然倒塌。

现在颇为棘手的是,定南军还要继续扩大,方能应对建奴和国内叛贼。

过往,他也曾担心此事,怕日后尾大不掉,宋太祖黄袍加身的故事可是有迹可循。

秦浩明的手下成长为新的利益集团,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野心,重蹈历史覆辙也就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可他又不能现在就铲除定南军,那可真是官逼民反,且师出无名,那大明朝廷可就热闹了。

所以,当秦浩明说到走出去这条路时,崇祯皇帝可以说是眼前一亮,忧愁尽解。

这不就是当初蒙元的做法吗?

铁木真的几个儿子和大将分封出去,异域为王,何曾有过纷争?

只有留在家里的,才纷争不止,最终忽必烈胜出。

诚如秦爱卿所言,天地之大,何必在华夏一亩三分地上兄弟相残?

今天双方既然讲开,所以崇祯趁此机会制定底线。

当然,后续的手段他也会再跟进。至少,双方有了一个解决的方案。

“微臣惶恐,绝不敢辜负皇上。”

崇祯的说法,让秦浩明内心长长舒了一口气。

今天这番话,是秦浩明在试探或者说是在灌输一种概念。也就是在自己的军营中,他才肆无忌惮的说出来。

若是在皇宫里,他是绝不会如此说。

倒不是说他怕崇祯,强悍如建奴他都无所畏惧,有何可怕?

实在是他不愿手足相残!

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实在没精力也没有必要在家里称王称霸,没有任何意义!

和崇祯搞好关系,赶紧利用大明的人力物力资源,纵横天下留名青史,何等壮哉!

让大明的旗帜在世界任何角落飘扬,让汉人的足迹踏遍五大洲四大洋,让汉人成为世界的主人,这是何等酸爽之事?

什么白人至上,去他妈的!

一群野蛮人,现在正在进化中,有他们什么事?

只有汉人,才是这个世界最高贵的人!

汉人至上,才是他追究的真正目标。

“朕与爱卿互不辜负!”

崇祯伸出大手,与秦浩明击掌为誓。

君臣双方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只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