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鲁小北一早去了田地那边,沿着上游走了一圈,待杜锦宁中午下了学,便直接到书院门口托人叫了她出来。
“怎么样?”杜锦宁问道。
“少爷,果真让您猜对了。那上游有两个村子,每年到了春天都会为了争水有一番争斗。上面的村子也封水,下面的村子也封水,到了这边田地这处,就直接没水了。往年还好,还有些水流下来,好歹能满足田里用水;可这两年越发厉害,那沟渠直接干涸。估计也就这原因,那田地的主人才会把它卖掉。”
杜锦宁点点头:“行,我知道了。那块田别想了,如果吴中人联系你,你就说我嫌太贵,旁的什么也别说。庞中人那里你赶紧联系。”
“是,我一会儿就去找庞中人。”鲁小北见杜锦宁没再有别的吩咐,就告辞离开。
到了散了学的时候,他又在书院门口等着了,一见杜锦宁出来就道:“少爷,那十五亩田地已谈妥了,庞中人问您什么时候去签契书。那边的山地庞中人特意去衙门里问了问,发现是座无主的山头,县衙也愿意出售,不过需要少爷您把一座山都买下来,价钱是二百五十两。您看……”
杜锦宁点点头:“行,一起买下吧。你跟庞中人说,我得沐休日才有空,叫他跟卖家说好,如果要交些定金也可以,务必别让卖家再把那田地许第二家。”
买卖山头和田地,必须签红契。平时他散了学,衙门也关门了。需得等沐休日才好去签契约。
鲁小北答应一声,就打算告辞。
却听杜锦宁又道:“你问问庞中人,衙门里是不是有熟人,打点一二是不是能办些事。”
鲁小北并不知道杜锦宁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不过还是直接答应了下来。
……
章鸿文对杜锦宁的事十分上心,晚上散了学回家,就把杜锦宁这话跟章光义说了。
章鸿文每个月拿到茶馆的分红,都会悉数交给父亲,因此章光义对杜锦宁每月能拿多少银子心里有数,对他能买三十亩田地并不吃惊。吃惊的是这些田地是买给杜方菲的,这就让他刮目相看了。
要知道,杜家小三房现在还上无片瓦,下无立椎之地呢。所住的屋子,所住的田地,都是庄子上的,她们没有一点私产。杜锦宁赚了钱不说给自己买田地置产,反而给姐姐办陪嫁,章光义都不知说他傻呢,还是称赞他为人仗义。
他感慨道:“文哥儿啊,你能跟他交好,是你的福气,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好好护着他。你对他好了,他今天能这样对待他大姐,往后也能一样对待你这个兄弟。”
章鸿文点了点头,心情十分复杂。
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大哥二哥。这两个哥哥成了亲,就有许多自己的小算盘,总是对他拿着家里的钱去念书心存不满,他俩跟嫂嫂们话里话外地时常透着酸意。这样的亲人与杜锦宁一比,那真是天差地别。
“爹,你说杜锦宁怎么不给自己买宅子和田地,非得把钱都拿去给他大姐置办嫁妆呢?”
他忍不住又拿这话问父亲。有哥哥姐姐作对比,他怎么也想不出有人会把亲人看得比自己还重。
章光义倒是挺能理解杜锦宁的:“当初他大姐为了给他求药,把自己许给了孟强,自己的下半辈子都全然不顾了。要是没他大姐,他早就没了。他知恩图报,是个有良心的。”
见小儿子眼眸黯然,章光义想起自己那两个儿子,叹了一口气:“他们姐弟几个是共过患难的,自然比别的兄弟姐妹的感情要来得深厚。不过能做到像杜锦宁那样没有私心,知恩图报的,还真没几个。”
他拍了拍小儿子的肩膀:“你大哥二哥有抱怨,你多忍受一下。等明儿个你考上了秀才、举人,回报了他们,他们就知道你的好了。”
章鸿文的嘴角扯了扯。
入股茶馆的事,除了他们父子,家中谁也不知道。也因此,两个哥哥对他花钱念书颇有微词。要不是父亲是里正,在这个家里颇有威严,不知道他们会闹出什么事来。
其实茶馆每个月的分红,不光足够章鸿文念书,还颇有剩余。如果分了家,可能比现在还好过些。
可有了刚才父亲的那番话,分家的话章鸿文怎么也说不出来。
想到这里,他越发羡慕杜锦宁。当初杜锦宁能分家,还从村里搬出去,那是多么明智的选择啊。
不过他买田地的事让杜云年知道了,估计又得起风波。
章光义晚饭也没顾上吃,就去村里转了一圈,回来就把杜家的情况跟章鸿文说了。
第二日,章鸿文来到书院,把杜锦宁拉到了教舍外面,道:“你二伯说别村的朋友约他一起做买卖,问你祖父祖母借十五两银子。你祖父祖母说没钱,他在家里大闹了一通,你祖母就嚷嚷着被气着了,胸口疼。估计他说你祖母病了,就是这个。他今天往那边去,想来就是去找他那个一起做买卖的朋友。”
杜锦宁无语。
就杜云年那个蠢样子,做什么买卖?估计被人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