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是十多天过去,此刻王莽离虎牢关也不过只有数里之遥。
他原本和陈寿、严尤两人约定的十余日,此刻却是足足晚了七八天。
在这段时间里,王莽率领的百姓迁移队伍越来越大。像是滚雪球一样,许许多多躲避战乱,逃难他乡的百姓加入进来。
王莽对此,下了一个总基调,来者不拒。
不论这群人心底如何,只要是加入进来避难,皆都尽力庇佑下来。
这些百姓见得加入进来,就有钱粮发放,还可得将士护佑,自然是乐不开怀。
当然,逃难迁徙团队一大,自然是矛盾重重。
有许许多多新加入进来的百姓不知规矩,时常发生冲突,甚至还发生械斗。
夫妻之间都常有矛盾,更何况这些素不相识的百姓?
王莽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只是维持着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态度进行调解。
毕竟此刻还在迁徙当中,并未达到目的地,许多政策和条例都难以落实下来。
他也只能盘算着等到了豫州之后,百姓们安定了下来,再来根据条例进行管理、引导、约束。
有矛盾不可怕,他就怕百姓盲目信从。
有了矛盾,那就说明有思想。发生了械斗,那就说明有血有肉。若是好生引导,便可将这股血肉思想转化成渴望自由之心。
“孝仁忠德心中在,举世方得自有花!”
“先得要有足够的百姓作为根基,然后解决百姓吃穿住行问题。等此事解决完毕,才能进行教育引导。否则百姓吃都吃不饱,穿也穿不暖,哪里还有精力去追求更加高尚的思想品质?”
王莽的思路十分清晰,逐条按例进行着布置,进行着计划。
他在思虑之间,袁庆已然来到跟前,沉声道:“王大人,这是严尤派人送来的急报。”
王莽听到声音,思绪回到了现实,接过信件看了起来。
看了半响,信件上面有许多字他还是不认识,尴尬道:“袁庆,这上面的一些字,我还没学会。你给我看看,信上大致说的都是什么意思。”
袁庆憋着嘴笑了起来,王莽失忆导致不认得字,他早已知晓。
因此他每当见到王莽在信件认字上面遇到障碍,心里都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衍生出来。
不错,是自豪!
王莽诡计多端不说,还精通战局,大仁大义,对待哄女人也很有一套,袁庆对此深深佩服。
一开始,他一直以为自己压根就没有哪一点可以比得上王莽。
后来当他发现王莽竟然不认得几个大字,这才有了一点成就感,觉得自己还是有些大用。
遂接过书信,扫了一眼书信内容,解释道:“王大人,严尤说所有布置已经妥当,铲除并控制了诸多障碍。守城统领张勇的左右心腹也已被策反,可随时了结张勇性命。”
“好!”
王莽大喜道:“严尤、陈寿果然不负重托。你即刻替我回信,就说我们明日清晨便可兵临城下。让他在那时做好准备,见机行事,切勿着急。只要过了虎牢关,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彻底穿过了开封郡。而后只要跨过商丘郡,就可抵达豫州。”
“是,大人,属下这就去回信严尤。”袁庆领命折身而返。
王莽冷冷看着虎牢关方向,自语道:“李忠,想来你现在也应该统一了禹州八城,有所行动了吧?你对应二十八星宿之“星日马”星,后世传言你功高震主,威加寰宇。我就不信,你还能白白吃了那个大亏,而不找回场子。”
----
在禹州主城禹川,自当李忠在王莽手下接连吃了两次大亏,折损了许多兵将后,他自感颜面扫地,无脸见人。
想要追击王莽,但被王莽埋伏在半途的伏兵拦截。加上王莽等人已经远在数百里、近千里开外。在鞭长莫及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暂时放下这段恩怨,将怒气都撒在了其他城池上面。
因此,在他率军猛烈攻打下,禹州八城皆都不能抵挡,几乎被他一路血洗破城。
其凶煞之气,将其他州郡的知府都给惊得坐立不安,汗毛倒竖。
短短数十日下来,禹州八城尽归他之手。
至此,他也就成了两州知府,而不是单单一个宛州知府。
现在他就端坐在刚刚夺下来的禹州主城,禹川城知府大位上。在他的下方,仍然是他部下那群猛将和谋士。
在大厅中央,有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被五花大绑着丢在地上。这个中年人,正是禹州知府古宗荀。
此人昏庸无能,胸无韬略,贪财好色,被李忠给活捉了起来。
古宗荀蜷缩着身体,朝着李忠不停磕头求饶,“李大人,李大人。小的有眼无珠,和大人您作对。求大人开恩,放我一马。我有许多女儿和妻妾,小的愿全部献给大人欢乐。”
李忠眼神一寒,从大位上站起身。然后来到古宗荀跟前,一皮鞭抽了下去,打得此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