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带着许贯中去厢房沐浴更衣,歇息了!
史进和朱武、吴用、鲁智深这几个主要文武手下正在讨论许贯中的上中下三策!
朱武、吴用他们从史进口中听到许贯中的上中下三策,他们仔细思虑一番后。
朱武、吴用都有些感叹自己的能力不足,竟然不懂得运用海运,跨海作战,而且在思考时忘了辽国、西夏等因素。
虽说他们也是想在平定天下之后,就通过科举等手段来打压那些豪门氏族。
可那是建立在和平时期,要是国家有外敌的话,根本不可能这样做,不然就有可能因为国家内部的动荡、外敌的入侵,有灭国之危。
不过,令朱武、吴用他们心安的是显然许贯中对梁山的真正实力也不是太清楚,就算是真的走到许贯中说得那一步,凭着梁山真实实力,形势未必会像许贯中说得那样危急。
当然这统一华夏的时间就有可能大大延迟了!
或许就和许贯中设想中的差不多。按照下策的话,统一华夏差不都要十几二十年。
中策的要快一点,但也差不多要十年。
此时,朱武正好看到吴用以眼色询问自己对许贯中这番谋略看法。朱武轻微的向吴用点了点头,认同了许贯中的计谋。
看到他们都好似赞同许贯中的计策,史进说道:“看起来你们都认同许先生的计策。那我们就依照这策略归顺大宋,攻打辽国吗?”
“等下,元帅!我们并不赞同这许先生的上策!”史进话音刚落,朱武、吴用几个都异口同声地反对道。
不赞同,你们点什么头?
史进疑惑地问道:“为什么?”
朱武、吴用互相看了一下,最后还是朱武站了出来说道:“元帅,这许先生的建议确实不错。然而,他过多地考虑了百姓,却是忽略了为了实现攻打辽国的政策,元帅需要付出的代价!元帅,你应该清楚知道骑兵的厉害。骑兵来去如风,除了骑兵对骑兵,根本没有其他办法对付。辽军多骑兵,也因为这样,大宋不管是对上大辽还是西夏,都处于劣势。历尽千辛万苦击败了对手,到最后却是无法消灭他们。反之,一旦被辽军、夏军击败,宋军就有覆灭之危。我们去攻打辽军,同样是处于劣势。”
吴用接口解释说:“而且虽然这个许先生献上了辽国的地图,但是没有经过我军的考察,这地图可信度有多高谁也不敢保证。而且对于辽国的情况我军也不是很了解,这冒然去攻打辽国,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建议!综合种种情况来看,许先生说的上策其实是下下之策,反倒是中策才是上策。派一支偏军攻占杭州,然后拍安道全医治方腊,助他撑过一段时间,恢复元气。只要将朝廷大军拖住,给我军更多的时间来消化京东两路的地盘,积累实力后,先攻打河北路,只要河北在我军手中,就可以阻挡辽军南下,这样也可以让百姓免遭兵灾。”
随着朱武、吴用解释,史进也明白了。
许贯中确实是一个大才。不过,如果按照他的计策去行事。
百姓能少受很多苦,但是自己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史进刚想说准备采用许贯中的中策时,看到鲁智深、武松他们好似有话说,但是很犹豫。
史进微笑地说道:“鲁智深兄、武松兄你们有什么话就直说,大家都是兄弟,有什么不可以说的!”
鲁智深和武松相互对视一下,然后鲁智深说道:“元帅,不瞒你说。只要有机会,我们这些武人都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去了燕云,是我们这些武人的耻辱。”
武松连连点头说:“是啊,元帅!要是你出兵攻打燕云,一定要带上武松。就算当一小卒,武松也心甘情愿!”
不但是鲁智深、武松,就连一向比较稳定的李应也是大声喊道:“要是元帅收复燕云,李应愿做前锋!”
看到在坐的将军都纷纷表达出赞同出兵攻打燕云的意愿,朱武赶紧站起来喊道:“胡闹,现在我们势力弱小,攻打大宋都吃力,更何况是比大宋更厉害的辽国。兵法有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我们对辽国的情况不甚了解,现在去攻打胜败难料!”
朱武呵斥了鲁智深他们后,转头对史进喊道:“元帅,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无需争于一时,只要我们取代大宋,到时再收复燕云,也未迟!”
鲁智深喊道:“等到拿下大宋,需要十几二十年,然后再修整几年,到时我们这帮老骨头都不知道还能不能骑马上战场,还谈什么收复燕云。元帅,如果不知道这计策,洒家没什么好说的,元帅说打哪里,洒家就打哪里。但现在明明有这不错的计策,洒家认为先出兵打辽国收复燕云才是上策!”
武松喊道:“是啊,那辽军有何好怕的。有我们这帮人,有梁山军在,何惧那辽军。要是惧怕骑兵,就不敢攻打辽国,那莫非取代大宋后,就有办法对付骑兵,就不用惧怕辽军了?”
“你们这是为了个人私利置元帅大业于不顾!”吴用出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