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自己也可以借鉴一下。把皇室和高级官员,还有一些特别有才干官员的子弟选入这里,把他们变成铁杆太子党;而在一两代人以后,说不定还能以分数决定入校(如果大明朝没有完),汇集整个帝国的精英人才。
可是,这又谈何容易?以朱由榔浅显的历史知识,理工科方面的人才,无论是本土还是西方传教士,此时都已经寿终正寝,而文史方面的朱由榔还是觉得自己最可靠,然而自己哪有时间亲自写教材啊?作为帝国(现在最少是缅甸)的最高统治者,没事干写小学到大学的教科书?
可是让那些儒学家们来,朱由榔也丝毫不放心。而一遍遍审查的话,朱由榔得不知道得打回去多少次,一来二去,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浪费几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就等于第一批毕业生少出来几个月,蝴蝶翅膀扇一扇,谁知道会导致什么后果?
“万事开头难…”,既然自己心中敲定了,要写比较详细的中外历史教材,那么至少中国部分的,他得把前面二十三史,还有资治通鉴,左传,竹书纪年等等这些给翻出来。
虽然二十四史的说法是乾隆钦定,认为其他都不算正史。但是除了明史以外,前面二十三史此时都已经有了。
“禀皇爷,印绶监那边说条子上的书一个也没有。都在西狩时散失了。”
既然如此,朱由榔也没法迁怒于人,只能埋怨自己命不好,穿越到这个风雨飘摇的鬼时段。
正月初二,皇帝的仪仗在短暂从宫内停留几天之后,又回到了北侧的复明宫,此后,一连一个月,皇帝都极其反常的没有踏出复明宫一步,除了几个亲信内官,朱由榔没有接见任何人。不时有明显是内官的尸体被席子一裹拖进义冢。商人们的鼻子则更灵敏一些---找他们采买货物的内官好像都换了人,那些两头方便的手段,也不如之前那么管用,偷偷送上去包着银子的红包,往往会被采办的太监笑眯眯的退回来,脸上的表情不似作伪。
嗯今天两更发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