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川就忙着这些事了,有不少事就耽搁下来了。不过,有些事还是要做的,这样一来就忙碌多了。可是杨一川坚持要自己带孩子,这其他事,自然也要尽力去做才好。
而皇宫里却也有一件大事发生,杨一川不知道的大事。
杨一川这年前的日子,基本上过一段时间,就给杨天赐一本书。杨天赐看得越多,就越有感想,心中也多了一些想法。不过,对于这个想法杨天赐觉得有些大胆了,所以,他也是让杨一川把这些书籍印刷个个十来本再说。当然,是要秘密进行的,这些书籍要是传出去,影响可不小。
当拿到这些印刷出来的书籍之后,杨天赐终于做了个决定。杨天赐把杨一泽、杨一武、杨一羽还有杨一铭,自然还有那以管理末州的杨天淮,还有管理望州岛的杨天宗等几个皇亲国戚也都叫过来了。
杨天赐决定把这些书籍都让皇族的人来学习学习,看一看,觉得大威王朝的未来应该是该怎么走下去。是继续这么坚持下去,还是慢慢进行改革,探索一条更正确的道路。
杨天赐自然也想过,如果自己提出改革之后,这些皇族的人不同意那该怎么办?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皇位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最有可能接任下一任皇帝的自然就是杨一泽和杨一武了。
然后本来说好的自己下来之后,他们两个之间的一个上去,现在倒好,直接把皇位什么的给搞没了,或许倒不至于搞没了,反正就是没那么大的权力了。
就算有人要反对,杨天赐也是打算在平复北原之后,踏出这改革的一步。各方各面,都需要进行改革,进行发展才行。杨天赐觉得自己必须这么做,因为这么发展下去,无非就是一个王朝代替另一个王朝,可能有比大威王朝做得好的,当然也有做得更差的,就如同前朝一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杨天赐把皇族的人都叫了过来,除了杨一川,杨一川是拿出这些东西的人。杨天赐之前也问过杨一川的想法,改革势在必行,不过,时机肯定是要在平复北原之后,而且不易操之过急。应该慢慢来,毕竟现在的生活水平什么的,还太低下了,,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所以,杨天赐也接受了杨一川的建议,先平复北原。然后在这段时间也慢慢思考各种改革的事情,定下第一个五年改革计划,一步一步走,稳扎稳打慢慢来,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发现在走路的过程中是不是走了弯路,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需要处理。
“今日,朕召集你们这些皇族,包括朕的皇叔、朕的兄弟、还有朕的几个子嗣,是为了商议一件大事。”
“朕自登基之日起,到现在数十年来,夙兴夜寐,为了大威王朝,为了天下百姓。想要让百姓过得更好一点,想要让大威王朝更加繁荣昌盛一些,想要让大威王朝更加强大安定一些,做出了很多努力。朕不敢说是明君,不敢说流芳千古。但是朕这么多年也算是上对得起皇天后土,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黎民百姓,臣民所托。”
“可是,朕发觉,这皇位带给朕的不只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更有黎民百姓的寄托,他们的寄托。这些都是朕的职责所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朕这么多年也累了,这么多年下来,朕也发现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的力量,并不足以带动全天下的百姓去过得更好。”
这些皇族的人还以为杨天赐这么说是准备定下太子之位,才这么说的。可是杨天赐接下来的话,却是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
“朕对大威王朝有了新的想法,改革。至于往什么方向改革?怎么进行这个改革,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事情。”
这些皇族的人都懵了,改字知道,革字也知道,改革两个字合一起组成词也能理解。但是杨天赐这么说,其他人却是不太理解了,改革,对大威王朝的改革?
“朕知道你们现在还有疑惑,接下来我会相信说说这件事情。”
杨天赐让人给他们一人发了一套书,数量不少,杨一羽和杨一铭都有点不习惯了,学校发课本也没发这么多啊,还有这么厚的,这不是要人小命吗?两个人还想着等着去上课呢,尤其是杨一铭还想着见方雨薇呢。
“这些书籍,你们可以大概看一看,也可以带回去,但是一定要小心保管。朕的打算是两年之后,平复北原,平复北原之后,就要一边开始管理北原,一边开始准备改革大事了。”
“等到平复北原的第二年,改革正式开始,在这之前,制定出一个改革方案,为期五年的,第一个五年改革。五年期限一到,朕从皇位退下来。甚至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朕就退位,至于一泽和一武,你们谁能担此重任,就看你们队这些内容的理解,对大威王朝未来的想法,对未来的计划了。”
“或许你们一个人制定的改革计划是不全面的,不够完善的,但是我们所有人总能合力在这两年的时间内制定出一套合格的计划。如果其中有问题,那么久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就好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这件事其实也不是只关乎一泽和一武,当然,一羽和一铭也有关系。甚至五弟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