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良之后,对外就以战死而言吧!”
思量之后,杨伊如此说着,李辅、李玄休立刻跪下谢恩,大汉朝其实并不崇尚跪拜之礼,就是大朝,面对臣子跪礼,皇帝也需要还礼。
不过当下,杨伊只是站起,虚扶起两人,按捺着心思,含着笑,再请两人坐下,说了些话,才说着:“既是如此,两位卿家就可回去,今后也不必多虑,安心作事吧!”
任凭李玄休有再大气数,以关内侯在翰林院中修史书,官阶也只是区区八品六百石之吏,当然翰林院清贵所在,八品也不算小了,当然此时的翰林院,只是一个幕僚机构,还远远称不上什么清贵。
只是上面是翰林学士陈寿,陈寿的文气足足压服他,哪怕他的气数再高,也只能乖乖修史,如今修的是《汉书-仲汉》,汉世祖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孝献皇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
哪怕如今,不用像以往一样,刻书于竹简上,只需要以笔墨书之,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当然,翰林院中,也不是仅他一人干活,还有许多同僚。
杨伊于行在置翰林院,为内廷供奉之所;翰林院中,除文词、经学之士外,还有卜、医、棋、术等各种专门伎艺人员。
他们定期入值当班,待诏于行在,以备皇帝召见,陪伴天子下棋、作画、写字并为其占卜、治病。
总之,他们各以其专长为皇帝游居宴乐服务,此外,皇帝还往往召集一批作为私人参谋的文士,以备顾问。
又置“翰林待诏”,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中书舍人”,掌制诰书敕。
如今的翰林学士是五人,各掌其责,陈寿则是执掌“弘文馆”,下属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两人,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为正六品;博士十人,正八品,李玄休就是其一;典籍两人,为正八品;侍书两人,为正九品,李玄休曾是其一。
这是一个庞大的幕僚团体,像是弘文馆中,这修史的如今已然迁至锦官城,而翰林学士则远在行在,李玄休这样子就是想要立功,也无功可立,这仲汉史,如此来看,非一二十年难以成就。
如此堂堂之谋下,任凭李玄休如何去想,也只能埋没在案牍之间了。
……
青城山中,青莲池,缭绕雾气。
青城道脉掌教,此时正盘膝闭目,在此坚守,真可说是身如磐石,纹丝不动。
不一会,有淡淡金光,从掌教身上泛出,点点和萤火虫一样,尽数没入池中。
这株青莲,一直处于闭合状态,金光没入水池后,渐渐融汇到青莲茎上,青莲的花瓣,在这金光滋润下,渐渐开始呈现开放之势。
只是这时,就有一股黑气凭空涌出,纠缠在花瓣上,逼迫青莲闭合。
下一刻,点点金光,再次润泽青莲,使其展开……开开合合,仿若幻影。
重修与重安过来时,见到的便是这副景象。
早早到来的二人,见掌教一时半刻不会起身,只得在距离池边不远一处,跪坐下来,二人皆不敢在这时讲话,只得互相对视,目光交流。
阳光由上面斜射下来,三尺圆池,此时再次有暗黑光芒闪过。
这一次,却力量强大许多,五瓣青莲上,已然异相突起。
这次变化,却颇有些不妙,只见原本洁白无暇花瓣,虽已再次展开,流光溢彩之色,已是隐隐呈现败退之势,一股黯淡灰色,仿若笼罩其上,忽地一下,本来稀薄弥漫四周之黯淡雾气,竟皆集中于其中一花瓣上。
掌教身体一震,随后,重修和重安听见一道叹息声,于耳边幽幽响起。
再看池中这株五瓣青莲,被雾气覆上一片花瓣,已然黯淡下来,近似于凋零,几乎同时,池水锐减了二成!
“呕!”一口鲜血,从掌教口中喷出。
“掌教真人!”见此,重修和重安皆忍不住站起身来。
“无碍,只是些轻伤。不要过来!”见他们欲奔来,掌教开口说着,双目缓缓睁开,望着眼前的这片景像,终究只轻叹一声。
这天下命数的力量,果真惊人,就算是他努力护住这连接现世与法界的青莲,但是耗费了一个真人境修士的全部气力和心力,却还是无能为力,这青莲的生机已然减去了约有十一之数了。
虽还不会影响青莲本身命脉延续,但这已经是一个严厉的警告。
“重修,重安,你们过来吧!”见情况已经稳定,掌教此时遂站起身来,转看向自己所唤二人。
“掌教真人,您刚才吐血了……”重修、重安神情复杂望着掌教。
掌教却未直接回答,只淡淡说着:“你二人,随我到这边来。”
随即掌教衣襟飘动,向远处行去。
见此,重修、重安只得暂时压下心中疑问,跟了上去。
“刚才之事,你二人想必已看到了,青莲是我派命脉之物,受世间之气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