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这场大战就充满了算计和阴谋。还有杀戮和血腥。..
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他们谁赢了这场战役,那就奠定了北方第一大军士集团的基础。
从一开始,袁绍就掌握着战役的主动权。谁让他的人多呢。
先是一封檄文,将曹操骂得狗血淋头,企图在大义上占据上风。而后命颜良率军攻击黄河沿岸的另一处关键渡口“白马”。却被曹操亲率大军迎头痛击。不但斩杀了颜良,并且在延津南再次奇袭袁绍追兵,斩杀大将文丑。
初战失利的袁绍重整旗鼓,利用兵力的巨大优势,放弃了“奇兵”,改为“对垒”。于官渡一带与曹操主力对峙,寻求决战。
兵力不占优势的曹操很快就暴露了己方一个致命弱点:后勤潜力。
虽然坐拥天地豪富之地,可粮食这东西很多时候并不是有钱就买得到的。一直纷乱不休远没有袁绍的地盘物资充裕。
两万大军驻扎一日的粮食消耗都是极其惊人的。一两个月还好,对持了足足三个月之后,曹操自己都几乎失去信心。
而关键时刻,曹操的谋士荀彧摆明厉害关系,让曹操明白自己如今除了咬牙硬抗之外根本没有别的退路。于是抱着对那一份或许会出现也或许不会出现的希望继续硬抗。
但曹操似乎也的确被气运所萦绕,就在他已经觉得自己快要被袁绍生生耗死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建安五年十月。被后勤煎熬得已经到崩溃边缘的曹操得到密报,说袁绍的军粮一大半都储备在袁绍大营后方二十里外的乌巢。而曹操想要击败袁绍,唯一的希望便是奇袭乌巢焚毁囤积在乌巢的袁绍军粮。
曹操留下大部分精锐继续看守官渡大营。自己则是亲率五千悍卒,趁着夜色悄悄渡河,然后从小路迂回,直扑乌巢。很有些破釜沉舟的意思。
而得到消息的袁绍大惊失色,一面遣重兵连夜猛攻曹操大营,一边亲自领兵救援乌巢。
可一切都已经晚了。曹军在官渡大营早已严阵以待死守不出,一时半会儿根本撬不开。而乌巢的大火一烧起来,根本就不是人力可以扑灭的。
这就是战争中最有胜负手的一个战役转折点了。
后勤这东西不管是在哪个位面,不管是什么层次的战争都是被贴上“要害”标签的存在。
袁绍大军即便此时还有极强的战力,可后勤补给被毁,想要再次凑集这些粮食没个两三月根本不可能。什么人可以两三月不吃东西?只有死人!
加之夜晚大火冲天,数十里外也是看得清楚,只要稍微有些经验便知大事不好。
两军对垒中最害怕的就是袁绍如今面对的局面。后勤被毁,而且根本隐瞒不住。这对军心和气势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所以有一个词叫做“溃败”。
一溃千里,说的就是袁绍如今需要面对的局面。甚至用“一招败,满盘输”来形容都不为过。
后勤的丧失,溃败的势头一起,根本就再也挽回不了了。不但袁绍大本营内的军卒开始仓皇四散,就连被袁绍安排突袭官渡曹军大营的张郃、高览也在发现乌巢大火之后举兵投降。
大势已去,袁绍也只能带着几百亲兵,仓皇逃回河北。至此官渡之战宣告结束。也同时让曹操确定了北方第一军事集团同时又是唯一霸主的地位。
从建安五年正月一直到十月,这场战事的起伏波折可谓惊心动魄。不但当事双方紧咬牙关,杀得红眼,旁边密切关注这场大战的各路诸侯也是看的心惊肉跳。大战的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陛下。袁绍大势已去。曹贼在北方的地位已经日益巩固,但想要彻底清缴袁绍势力还需几年时间。咱们是不是也该让刘璋交出成都了?”陈宫陪着刘协站在南广城的城墙上,散步。心里盘算了许久才将这话说出来。
有那种刘协从阎罗大人手里得来的两季稻种,这对于安抚手中流民,积蓄实力,巩固后方控制区域来说,简直就是无往不利。
都说乱世世道不平,山匪流寇满天下。可这里面大部分都是被逼的。活不下去了才走上烧杀抢的路。如今有了新的稻种,产量还如此惊人,加之刘协说了,只要下山来,就分地,分种子,并且税赋只收三成。
换个官面上的谁,比如说刘璋之流,流民山匪们或许还不会信。可刘协对外的旗号是“血旗军”,这在某些程度上也算是“山匪”是同流。所以,当第一批山匪走出山寨开始第一个吃螃蟹之后。陆陆续续的大量藏在山里的人都走了出来。
控制内人口的暴涨,带来的不单单是劳动力的充裕,还有兵源的扩大。
主战兵力被刘协死死的控制在一万人,其中八千为喝过神水的血旗军,剩下两千是从流民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辅兵。
非主战的军卒全都分散在各个城镇,总数多达三万余,统一称为民兵。不需要发粮养着。平时耕种,闲时训练,刘协付出的只是区区“家中有为民兵者,税粮减少半成”。
用吕布的话来说,那就是,这种民兵的素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