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韩墨再次返回印度,这一次和上一次完全不同。
第一次来到印度是为了拍摄电影,韩墨并不知道电影将会面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即将见到的马哈维亚是不是真的和他期盼的一样,更不知道他的女儿们是不是一样拥有摔跤天赋。
韩墨敬佩这些苦练摔跤的女孩们,和为了女儿们的前途而顶着外界巨大压力而努力着的马哈维亚。
但是只有女孩们取得了成绩才会真正的成功,才会真正被外界认可,这个民族的男尊女卑已经根深蒂固,银牌势必会被忘记,唯有金牌才会成为典范。
这一次韩墨再来印度,心情已经完全不同,因为他坚信,马哈维亚和他的女儿们一定可以震惊整个印度。
韩墨不喜欢搞太多仪式,在自己的地盘尚且如此,何况在印度,他没有接受采访,也没什么想说的,电影所表达的就是他想表达的。
简短的记者发布会后,电影正式开始。
让韩墨没有想到的是,这场电影的上座率。
他原本以为毕竟是一个关于女权的电影,即使吉塔有一部分支持者,但是真的让大家花钱买票看电影,可能主流的影迷是不愿意的,毕竟男权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根本不是一下子就能扭转的。
韩墨的心理预期是百分之八十的上座率。
可当进入首映环节,观众排队入场,随着黑压压的人流排队缓慢向影院涌入,韩墨有些小小的意外。
首映上座率百分之百!
而且还有因为没有得到首映机会而在影院外跟工作人员发生矛盾的,因为之前的计算有误,媒体记者多占了几个位置,多占的位置就意味着有观众失去了他们的位置,无法入场。
最后为了平息观众的怒火,还是将多来的媒体记者请了出去,并为他们做了一些承诺,才得以把位置腾出来,让观众入场。
全场安静,灯光变暗。
电影正式开始。
马哈维亚是一位摔跤运动员,他毕生的梦想就是为国家赢得一块世界摔跤冠军的金牌。
可是因为一些原因,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早早的退役了,找了一份工作,结了婚。
他没有如愿,马哈维亚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希望妻子会为他生一个人儿子,完成他未完成的梦想。
可是妻子一连生了4个女儿。
马哈维拉已经觉得自己的梦想再也无法实现了。
可是有一天他的女儿把两个男孩揍得鼻青脸肿,家长找上门来,马哈维亚才重新燃起了斗志。
他突然想通一个道理,金牌就是金牌,无论是男孩拿到,还是女孩拿到。
从那天起,马哈维亚决定将自己的女儿们培养成为世界冠军。
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他顶住所有压力为了女儿们的未来,他告诉女儿们,她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们是所有不愿意一辈子洗衣做饭女孩们的榜样。
马哈维亚不仅仅教会女儿们摔跤,也教会了她们如何战胜比赛。
机会稍纵即逝,机遇稍纵即逝,要用你每滴汗水来争取,要坚信你会获得更多,命运也会屈服于你的努力不懈。
他会说,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拯救自己。
他也有自责,看着女儿们艰苦的训练,风雨无阻,身为一位父亲,他感到深深的心疼,他觉得自己不配作父亲,但是他又别无选择,因为作为教练他必须这样做,在他决定训练女儿们成为职业摔跤运动员开始,他就必须忘记父亲这个身份。
当全村的人都在看他笑话时,当邻居们都在嘲笑他时,马哈维亚顶住压力,将所有外部的困难都一个人扛,他只是希望女儿们可以专心训练。
可是女儿们不理解他,女儿们觉得父亲在逼迫她们做不喜欢做的事情。
她们向邻居家的女孩哭诉,“哪有爸爸会逼迫女儿成为一个摔跤手的?五点钟让她们跑步,像奴隶一样拼命。如果反抗,就剪去她们的头发。上帝也不再会给任何人这样一个父亲。”
邻居家的女孩无助的说道,“我倒是希望上帝给我这样一位父亲,至少他很关心你们。否则我们的现实就是这样:以女儿身降生的一刻起,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终日操持家务,到了年龄,便要嫁为人妇。以此摆脱他的负担,牵着他的手走向她的新郎。为那个她从未谋面的男人,相夫教子,这是她所有的使命。至少,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他为你们遮风挡雨,他为你们忍辱负重,他就是为了让你们有自己的将来,有自己的人生,他又有什么错呢?”
女儿们们渐渐的才明白爸爸的苦心,才明白她们每一次战斗都不仅仅是要打败场上的对手,每一次胜利都不是一个人独享,而是身后几百万的女孩跟她们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所有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吉塔和巴比塔打败的不是对手,而是那些歧视女孩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