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517章 割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7章 割裂(1 / 2)

第五一七章割裂

入伍后,汪继军渐渐认识到,自己加入的,这支名叫“讨虏军”的军队,就是那个舍身救下师妹的琴川侯,一手创建的。

在汪继军的眼里,这是一支完全与众不同的队伍。

他们并不听命于桂王朱由榔的那个小朝廷,他们行事特立独行、不拘一格,除了抗清杀鞑子,他们还打过安南人,还有西洋人。

据说,最早的时候,他们只有三五百人,是些从海外归来的新派人物,在短短的数个月内,就扩充到了数万人。

在这支队伍里,革新的气息无处不在。

部队的纪律十分严格,令行禁止,秋毫无犯,军官们爱兵如子,从不打骂士卒,也不兴称呼“大人”和“老爷”……

士兵们活得快乐又开朗,一个个走路都抬头挺胸、趾高气扬的,掩饰不住一种发自内心的神气劲。

他们不偷不抢,不欺负老百姓,也从不杀良冒功,相互之间虽然也争强好胜,却平等相处,从无内讧、霸凌之类的丑事……

然而,即便这样,汪继军所在的这支队伍,还并不算真正的野战主力。

这从配发的武器就能看出来,他们手中握的,不是那种在新兵队见识过的,漂亮得令人着迷的连发枪,而是带有刺刀的单发步枪,不知为何,他们把这种枪称作“中正式”。

不过,就算这种单发步枪,也是汪继军从未见过的,有生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后膛枪”这个名字。

据老兵们说,真正的一等主力部队,每个士兵都能以一敌百,那股牛哄哄的劲儿,他们根本比不了,还差着十万百千里呢……

他的这个连队里,大多是新兵,有一半人是本地的农民,另一半则和他一样,是从北方逃过来的流民。

因而,袍泽们自然不会歧视他这个外乡人,反而因他懂点武功,还推举他当了班长。

如果不是那些恶梦每夜每夜地困扰着他,汪继军自忖,说不定他就会忘了自己的身份,真的成了一名明军……

排长很赏识自己,班里的伙伴们也喜欢他,处处尊重他。

有时,他觉得,好好打仗,努力拼杀,就这样战死沙场就挺好。

要是死不了,那便悄悄退伍,隐姓埋名,平平淡淡地度过自己的余生,或许也是个不错的结局……

可是,汪继军很清楚,这是完全不现实的。

这帮人对他再好,说到底也是自己的敌人,是与自己的帮派水火不容的敌对方。

据说,他们任命排长以上的军官,都要通过政审,彻查你的底细。

这让汪继军急得发疯。

照此下去,随着战线的推进,自己的身份,很快就会穿帮!

暴露、翻脸、杀人或被杀,是早晚的事吧……

汪继军自小是个孤儿,掌门师尊对他有养育之恩。

家乡的人,都已经剃发易服好多年了,早就是大清的“顺民”,他们华山派也不例外,自然也要顺从官府,听命于他们的差遣。

不过,他们华山派的人,有好几年的日子几乎没什么变化。

除了几个经常行走江湖的,他们大多人久居深山、深居简出,并没有被逼剃发。

无论谁坐天下,山河破碎,似乎也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这种事,也不是几个只会练功的剑客能左右的……

可是,最初的平静终究被打破了,官府的人忽然找上门来,打起了他们的主意。

或许是看中了他们都是练武之人吧,官府来人在他们的掌门面前一通蛊惑,要他们为朝廷效力,去南方当细作。

蛊惑的手段,无非就是威逼利诱——为朝廷效命,不但可以保全帮派,还能进一步壮大,乃至号令武林……

细作这个行当,汪继军自然是知晓的。

历朝历代,每逢行兵打仗,敌对双方都会向对方派出细作,这便是所谓的知己知彼。

汪继军也知道,鞑子的大军虽然强悍无敌,但要平定那些南蛮子,他们缺的就是细作——久居关外的人,东胡口音太重,即便是正宗的汉人,一开口就会露了马脚。

而中原的顺民,要么胆小怕死、一无用处,要么就是宁死不从,坚决不愿意带路。

就这样,他们终于下了山,分成好几拨随军南下,当起了鞑子的走狗……

这件事,汪继军是不太情愿的。

可是,师命难违,背叛师命的事,是大逆不道,他不敢做,也做不出来。

他也知道,掌门和师叔伯们的家眷,都被官府看管了起来——说是好生照顾,其实就是软禁着的人质。

鞑子一点都不笨,威逼利诱那一套,他们是很拿手的。

没成想,天道轮回,所向披靡的鞑子大军,居然遇到了克星。

短短的半年内,他们处处吃败仗,不但没有平定南方,反而让讨虏军反攻到了湖广和浙江,眼看着,杀去中原也是迟早的事……

这让汪继军心惊肉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