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这茫茫数百里大山中堵住孙可望,祝俞嘉果真有办法吗?
还别说,他还真有办法,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的算是半个逗比,其实他做起正事来胆大心细、很有头脑。
身为驻守桂北前线最高长官的祝俞嘉,除了加紧练兵扩军之外,平时可没闲着。
按林啸的战略方针要求,祝俞嘉把他手下的几个独立营分别部署在河池、融县、柳州、宾州、阳朔、平乐等几个桂北战略支撑点,一方面加紧剿匪维持治安,一方面配合朝廷派驻的官员组织当地百姓恢复春耕,休养生息。
而其清一色装备现代武器的三个野战主力营,以及机炮连、侦察连、战地医疗队等野战部队,早已悄悄北上桂林东北两百多里外的全州一带备战,密切监视湖南永州方向的清军主力动向,而桂林城内,只留了辎重营六百多人居中策应。
林啸托付给他的直属总部的冯素琹独立营,则应冯素琹的强烈要求而单独驻守于桂林东南方向的另一前线——恭城,这里离焦琏所部驻守的贺县已不远,这两支新军也是密切联络磨刀霍霍,随时准备痛宰来自郴州方向的清军。
为安全起见,祝俞嘉特地在其身后的平乐、阳朔一带摆放了两个独立营随时北上增援,没办法,老大的女人,他可管不了,同时,她的安全问题可马虎不得啊!
……
兵力部署停当后,他亲自带领侦察连和警卫排战士,多次深入永州、武冈、靖州一带前出侦察。
除了需要摸一摸清军在此的部属情况外,他还顺带勘察了这大山中的民情、地理、水文、矿产资源等情况。
祝俞嘉本是湖南衡阳人,这儿离他原时空的家乡已经不远了,在他心目中,既然队长派他负责这一线,那么这一带很快就是自己的地盘了,他得好好的知己知彼一番。
一个多月的侦察活动下来,祝俞嘉惊讶地发现,在这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带的茫茫大山中,竟然散布着多如牛毛的山匪草寇。
这些山匪大都是苗族、壮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人,这些半民半匪之徒民风彪悍天生好斗,因为经常有别处的职业山匪流窜过来干些残害地方的事,因而当地山民为自保干脆武装起来,以毒攻毒也成了山匪,有的小村落甚至全村无论男女老幼都为匪。
这些人一般不外出干坏事,平时以种地打猎为生,遇事则往往聚众械斗,主要为了保护自己,每一股的人数也不多,人少的一般只有几十人,多的则有近百人。
他们遇到大股官军来剿便坚壁清野、进山躲藏,凭借迷宫般的地形优势很容易躲过官军的清剿,林啸他们一路追踪孙可望沿途很少遇到山民,除了山中确实人员稀少外,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一有风吹草动全都躲起来了。
他们的头领也是各色人等都有,有的甚至由女头领指挥,当地的女人可不像大城市和平原地区的妇女那样以“三从四德”为约束,她们基本没受程朱理学的毒害,在长期艰苦的劳动和争斗中,许多人争取到了和男人平等的地位,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勇有谋、不让须眉的巾帼女子,她们的指挥组织才能往往超过了许多大老粗的汉子。
除了这些多如牛毛的小股山匪之外,祝俞嘉还结识了几股义军队伍,这些队伍的人数一般比较多,甚至有多至上千人的。
这些大绺子义军的人员构成就比较复杂了,除了领头的一般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之外,其中有不少汉子曾经当过明军,清军挥师南下后,他们所在的人马不是被清军打散,便是被迫跟着永历一气溃退到了后方,更多的,则是直接降清摇身一变成了清军的绿营。
总之,当官的跑了之后,这些汉子便大多成了散兵游勇,落草为寇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毕竟他们不愿意剃发成为满清顺民,而除了拎刀杀人外,别的生计他们也不会什么。
落草为寇之后,这些人平日也没少欺负百姓,不过当得知广西明军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就连跋扈一时的满清定南王孔有德都被击毙后,这帮汉子本着汉家儿郎还是要和鞑子兵拼到底的念头,便陆陆续续地从深山里出来投奔了义军。
活跃于川东、鄂西一带的李来亨的“夔东十三家”义军,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重新发展壮大了起来,最近一直在鄂西山区坚持抗清斗争。
而在这边茫茫湘西的大山里,就活跃着这样一支神奇的抗清义军队伍——“千岁军”,说它神奇,是因为这支队伍的首领,就是一个奇女子。
这个女子,据说年龄并不大,名叫楚芳,因乳名芳芳,家人都习惯呼她为芳芳,原是靖州遂宁县当地一个楚姓土司的女儿。
绥宁县北靠雪峰山脉,南依八十里大南山,是夹在两山中的一个小盆地,一条巫水河穿境而过,因而当地植被丰富气候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盛产绞股蓝和莓茶等农产品,之前当地百姓的生活也还算安逸。
芳芳的家族是当地望族,在这一带颇有势力,家中筑有一座很大的土楼,里面光蓄养的奴仆佃户便成百上千,金银财富、粮食牛羊更是不计其数,生活很是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