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上午。
他们分成了两组。
-医疗。
-器械。
第一组,负责和病人接触,检查大数据所开出的治疗方案。第二组,负责手术和检测类设备的操作,以及简单的清洗维护工作。
至于高级维修。
不用学。
缅亚医药集团有保修。
等到学成后,两组的人都会抽调出一部分在后方远程技术支持,其他人在现场,并且还得经常进行轮换,加深记忆,提高水平。
当然。
理论上。
只要病人的理化数据足够,出错率几乎为零。
“今天,是培训的第一天,接下来的一周,你们需要把手里的小册子背下来,由于你们只负责癌症类的疾病治疗,只要不笨,一周足够。”
底下。
拿着手里将近三十页的医疗手册,他们刚翻了一下,绝大部分是表格,只要有足够的理化指标数据,治疗方案几乎是唯一的。
唯一。
听起来很简单。
可是。
数了数。
总共的治疗方案有将近一百个。因为同一个癌症的病人,还有可能同时患上了其他疾病,年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要真按照数列一排。
那是个庞大的数字。
可人家缩减到了一百个。
这就是水平。
“如果只是背这么一个手册,你们也不需要来这里,接下来,你们还要学习一些新的理化指标和我们在大量病患治疗中所总结的经验。”
“到如今,我们的癌症治疗数据,已经积累了一百三十余万例,相关手术案例十二万例,无一失败,我希望今后你们手里不会有失败案例。”
“。。。”
“好了,话不多说,第一组留在这里,第二组去旁边的培训室,授课期间请不要交头接耳,如果有疑问,请举手发言。”
像是小孩子一样。
给他们开了个开课演讲。
听完。
众人肃然起敬。
光是癌症就治好了一百多万人。
厉害了。
接着。
石泽留下。
段之槐带着器械组去了旁边教室,在操作医疗设备前,他们要进行为期两天的设备理论培训,知道设备的基本原理以及能干什么。
。。。
六天后。
一月九日。
经过一周的学习。
对于自己的工作,他们已经了然于胸,此时,他们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以前自己医生都不够用的缅痶,能承接全球的患者。
专业。
分工。
在分科后。
一个医生,其实并不需要学习太多东西。华夏,培养一个专业医生,光是学校教育就是好多年,还得去医院慢慢学习,增长经验。
可在这里根本不需要。
第一件事。
把理化指标熟悉。
然后。
把表格熟记。
再看一些系统性的治疗案例。
就已经可以上岗工作了,有那么一刻,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因为找个高中生来,撑死了一个月,就能在某一科出师上岗。
好郁闷。
不仅仅是医疗组,设备组也是一样,只要脑子不笨,就算是零基础,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操作这些设备,给患者进行治疗。
有远程方案审核做保险。
只要设备不出问题。
就能治好人。
看来,用不了多久,医生就会成为了‘冷门’专业,低门槛行业。很多还在憧憬毕业后高收入的医学院学生,得考虑换专业了。
以后。
估计连医学专业的研究生都只有读博才有出路。
下午。
理论课结业。
两组人聚集在一起。
“恭喜各位,在理论课结业测试中均表现优异,从这短时间的观察中,我也注意到,有些人有点迷茫,迷茫自己可能会被一些外行人替代。”
“我却不认为这是问题,如果你把医生当做一个谋生的职业,这辈子就想赚病人的钱为目标。那么,这些人被取代,是不值得同情的。”
“但是,如果你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遗憾,愿意为更多人解除病痛,让他们站起来,或者重见光明,那么,你的未来,不应该只有一条路。”
“因为社会对于这类人的需求是无限的,选择的余地也很多,就比如我们这,光是对于医疗领域的科学家,我们的需求就没有上限。”
“一千,一万,甚至十万,如果有这么多医疗领域的科学家来,我们会为他们所有人提供工作,最好的待遇,最好的生活条件。”
“所以,我们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让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