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提亚奥福丁”的三个万赏,二合一更新,今天还有一更加更)
莫斯科的道路跟京城有些像,又宽又直,两侧的楼宇被彩灯装点的美轮美奂,和街灯以及车灯组成了一望无际的灯海,似乎看起来所有的大都会在夜里都很像,都是由灯光组成的华美世界,在黑暗的映衬下,它们散发着比白天还要闪耀的绚丽。
车厢里空气静谧,一向多话的李济廷见成默全神贯注的盯着地图,陷入了冥想,没有开口打扰他,一言不发的握着方向盘开着车,向目的地驶去。
成默貌似在认真的看着莫斯科地图,实际他的思想却很游离,完全没有像昨天那样,将雅罗斯拉夫火车站附近的地图网格化,然后按照寻路算法来计算最优路径。
按照逻辑来说,如果昨天的计算没有错的话,昨天算出来的十四处人类之下最优解一定有安全屋,也是对方首选藏匿地点,如果这十四处没有,那么人类之上的最优解存在安全屋的机率就低很多。
成默的计算不算错,李济廷之所以对成默有信心,是因为这十四处人类之下最优解,刚好有曹县35室的两处安全屋,可惜其他的十二处,昨天夜里成默和李济廷找了八处,没有发现,今天白天另外四处,李济廷已经探查过,还是没有发现。
这里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成默只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运气好十四处里有中了两处安全,并没有算出其他安全屋的位置,对方依旧躲藏在这一区域。
第二种可能,对方因为其他安全因素的考量,没有选择藏在雅罗斯拉夫火车站附近的安全屋。
第二种可能性也很大。
假设成默的计算没有错误。
那么,成默应该做的就是将整个莫斯科的地图网格化,在按照寻路算法,计算整个莫斯科最短时间内各个位置抵达火车站的最优路线,在构建数学模型,用计算方法和筛滤条件,来寻找整个莫斯科人类之下最合适的藏匿地点,而不是局限在雅罗斯拉夫火车站方圆二十公里。
然而,这个计算量实在就大的惊人了,要知道莫斯科是全世界市区面积最大的城市,足足有2511平方公里,而人口则有1450万之多,莫斯科的市区面积比京城或者尚海要大上一千多平方公里之多,要完成如此大的计算,即便是载体也力有未逮。
所以,成默此刻根本没有尝试继续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这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甚至他都没有去想如何找到隐藏在这2511平方公里中一个小角落的希尔科夫。
他看着地图发呆,脑子里想的却是载体和本体的区别,实际上人的身体是有局限性的,不管是嗅觉、视力、听力,人类都只能感知到一个极为狭窄的范围,比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动物都不如。
但人类之所以能够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是因为人类具有智慧,能用各种仪器、工具扩大人类的感知范围,望眼镜、显微镜、声纳、质谱仪
有些工具在数十年前都是难以想象能够诞生的东西,比如智能手机,比如强人工智能,比如人造心脏这也就是科学的伟大之处。
而载体似乎就是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存在,它不仅极大的扩大了人类的感知能力视觉、嗅觉、触觉等等。还扩大了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掌控力和承载力,弹跳、速度、力量等等
成默不清楚载体是否已经达到了碳基结构的极限,但载体已经极大的超过了自己的认知,甚至可以说载体根本不能够算一个人。
可成默觉得自己依旧还是以人的思维在使用载体,并没有脱离人类思维的局限性。
就好比他在用寻路算法计算到达雅罗斯拉夫火车站方圆二十公里到达雅罗斯拉夫火车的最优解的时候,首先必须将地图网格化,将地图信息进行转换,首先就要把本来是多维的地图将它变成平面的,让大量信息缩减,再通过计算重新拼接这些信息,来获取更加直观简洁的信息。
这和人的思维局限性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的讲,如果是输入数据,让电脑去计算“方圆二十公里到达雅罗斯拉夫火车的最优解”的时候,电脑的思考方式就完全是数据化的,它不需要将多维的地图变成平面的,可以说它根本没有视觉这个东西。
而成默则不行,即便载体如此强大,他依旧必须把数据变成他作为人能够理解的信息,才能进行计算。而计算机完全就是处理数据,它无需进行任何转化,它唯一要做的转化,就是把它的计算出来的结果,变成人类能够理解的信息。
就好比人类只有两只眼睛,无论怎么看都只能看到两只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即便有监控器可以看到三百六十度的画面,但人类所能看到的依旧只有两只眼睛所到达的地方,所以人类必须看完这三百六十度的画面,在将所有信息拼凑起来,处理成这360度画面的认知。
但计算机不一样,它有多少摄像头,就能“看见”多少东西,对它来说这三百六十度的画面它能同时“看见”,并同时处理,反正都是数据。
这,就是人类思维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