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汽车黑科技> 第52章:茶馆长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章:茶馆长谈(1 / 2)

不得不说安宁是个非常善于交际的人,三言两语便把气氛搞活。

李凡愚和她闲聊了一阵,都是围绕着大赛的话题。她是一个很会聊天的人,很轻易的就把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拉近。

待到一壶茶水已空,才话题一转,说起了正事。

她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手册和一沓厚厚的材料,递给李凡愚,道:“这是公司对概念完善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希望你仔细的看一下。我个人为你准备了一些材料,都是关于设计方面的,你可以作为参考。”

李凡愚粗略的翻了几下,那个手册倒是没什么,德国佬一贯的死板和墨迹。

但是那一沓材料,却让他感到有些沉重。

上面都是一些概念车设计的案例,有的是奔驰的,有的是其他品牌的。也许在外行人看来没什么,但是李凡愚知道搞到这些东西,是要付出很大力气的。

经验,是最宝贵的东西,尤其是对于蹒跚学步的中华汽车行业。

国外的车企,即使是在中华建立生产线,与国内的厂商合资生产,也不会把很核心的东西透露给中方。

他们垂涎于中华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碍于成本和政策,不得不与国内合作。但是另一方面,却想尽可能长时间的霸占这块蛋糕,不让民族的汽车工业发展。

他们一边享受着中华市场带来的巨大利润,一边将华人企业当做可以随用随弃的苦力。

而让苦力永远做苦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学会核心的东西。

这就是国内总提到的技术封锁。

关于技术封锁,有个最典型的例子十多年前,国内三大汽车厂之一的伊旗公司,与德国国民汽车达成了合资意向,替德方生产的风靡一时的桑坦2型轿车。

当时德方开出的条件是与中方协同开发,但是当伊旗公司仿制桑坦2000的发动机进行逆向研发时,却被德方告上了法庭。

最终德方胜诉,那款发动机也随之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从此之后,伊旗为德方做了十年的生产,国民汽车的产品在中华遍地开花。而伊旗,却完全沦落成为德方的附庸。

李凡愚能想象的到,这份资料是有多么的来之不易。也完全能想象,安宁在奔驰做到现在的高度,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他捧着资料,道:“宁姐,这合适吗?不会给你添什么麻烦吧?”

安宁将茶具放好,避开了他的问题,笑道:“我注意你很久了,当时你们在慕尼黑获奖的消息传回国内的时候,可是让我开心了好久。你知道吗,这种大赛我也参加过。”

李凡愚奇道:“可是在我们去慕尼黑的时候,我的教授说这是第一次有代表中华的队伍参赛啊。”

安宁笑而不语,等了半天,才回答他:“遗憾的就是这一点,我大学是在布伦瑞克念的,所以当时代表的自然不能是中华。”

她见李凡愚有些尴尬,便转而说道:“不过好在你们争光了啊,这些资料,就算是姐姐送给你的奖励啦。”

别看李凡愚手机里揣着pp这么逆天的东西,但是要是说起他的设计能力,别说是三学霸,就连程珂都把他完爆。

从开始到现在,李凡愚更多的是依赖历史进程未更改前的记忆,还有pp的技术在发展自己。其实涉及到专业的层面,他还仍然是个渣渣。

在奔驰方要求完善作品的时候,他本想把这些事情甩手给三学霸的。但是若是没有参考的关门造车,指不定就会有什么偏差。好在李凡愚对r还算了解,所以六个月的时间,并不算紧张。

现在有了参考的资料,就更是如虎添翼了。

李凡愚郑重谢过,正事儿就算说完了。

安宁叫服务员续了茶水,又和他聊了一阵,围绕着汽车行业,说了足足一个多小时。

从安宁的口中,李凡愚才知道这个行业有多么的广博,和自己之前认识的完全不一样

即使是奔驰这样的企业,一款汽车从设计到量产,也要经过一个庞杂且漫长的过程。

一部汽车的诞生,首先要对市场做出调查,确定消费人群。也就是说要造一款什么样的车,要卖给谁。

其次,由设计师进行概念设计,圈定技术特点和车型,就是现在李凡愚干的事儿。

然后,才是真正体现一个企业,甚至国家工业水平的时候。

多人协作的工程师团队,将概念落地,设计出具体的部件解决方案。说起来简单,但是要知道,一辆车可是大约由三万个零件组成的。

只是这一个进程,就需要几十人的团队,不间断改进,测试,再改进,再测试。只要有一个零件与其它结构不够契合,就有可能将整个部分推倒重来。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安宁侧身倚在小几上,端着茶碗侃侃而谈,却对李凡愚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这一刻,他甚至有些悲观。即使有pp这么逆天的东西,自己想造出一款属于自己的车,还是显得遥遥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