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鼻尖上的宝藏> 第233章 故宫一个我一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3章 故宫一个我一个(1 / 2)

“哎,顶级艺术家竟然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心痛!”

闻一鸣看完资料,心情沉重,艺术家晚年如此凄凉,毕生珍藏毁于一旦,那种刻骨铭心之痛,简直要人命!

“嵩山路32号,去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

众人连夜来到小镇,找到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幸好没有被开发。有人居住,直接让黑凤出面高价买下,八十万成交。

“柜子下面,对,挖!”

两个人到卧室,确定宝箱在柜子下,开始挖宝,轻车熟路,很是速度。

“哈哈,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

“瘦金体千字文!”

“池塘晚秋图!”

“八大美人册页!”

闻一鸣兴奋的盘点收获,竟然都是宋徽宗真迹,还有一套美人八开册页,极品!

要说宋徽宗做皇帝不行,但文化修养绝对堪称第一人!不仅精通绘画,广集画家,创造宣和画院,培养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

还自创瘦金体,热爱画花鸟自成院体,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

宋朝因为有这个文人皇帝,到现在也是五千年文化巅峰。无论是宋瓷、还是字画,甚至是香道水平,无法超越。

“既然出来一趟,直接去冀县,那里是孙瀛洲的老家,看看有收获没?”

经过这段时间寻宝,闻一鸣总结出来不少心得,没文化的盗墓贼和土匪就用噬金蛊寻宝,以黄金为坐标,肯定跑不了。

而收藏家或文人,还是要靠鼻子,都是古籍字画,金宝没用。民国收藏家都经历过动荡时期,好多藏品被抄家,这就是难得机会。说不定有人私吞,有机会捡漏。

孙瀛洲,故宫博物院的顾问,对故宫所藏陶瓷进行重新鉴定,为国家抢救性收购大批的文物珍品。

解放后在孰华斋经营古玩生意达40年,所以存货非常的多,除瓷器、青铜器,还有不少的犀角杯等文物。

最后将毕生收藏积累的3000余件文物慷慨捐献给故宫,其中仅陶瓷就有2000件,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等25件瓷器被定为一级文物。弟子遍天下,耿宝昌就是其入室弟子,真正接班人。

孙灜洲被定为资本派,未能熬过斗争去世。儿子孙洪琦因为父亲问题,受到牵连,被下放冀县,最后也郁郁而终。

闻一鸣来到小县城,找到孙家,现在有人居住,转一圈高价买下,在柴房下面挖出小宝箱。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和故宫的一样!”

“成化斗彩天字罐?我记得存世才12个半!”

小心翼翼把玩着三秋杯,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在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蹁跹飞舞。

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然而这恰恰是明代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这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这种紫彩就是所谓的姹紫。

“故宫有一只,现在我手里有一只?”

又拿起天字罐,天字罐名气太大,全世界仅存12件半。罐底下写天字,作为底款,在清档中写成窑天字罐。

老话讲瓷器里瓶子最值钱,罐子次一等。所谓趴着的玩意,就是碗盘。罐子不高不低,算是蹲着的,所以地位上就不如瓶子。但天字罐的名气非常大,地位很高,肯定是御用瓷器。

听耿宝昌说过,故宫的文物,编为天字第一号是个小板凳。据说当时排号的时候,工作人员一进门就看见这个小板凳,于是把它排成天字第一号。

天字罐不是今天才珍贵,历史上就特别珍贵。乾隆时期有一段记载,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由养心殿造办处发来一个缺釉成窑天字罐,并传旨:着将缺釉天字盖罐一件,着交唐英补釉。如补得,补好送来。如补不得,不必补,仍旧送来。钦此。

唐英看到御旨后十分紧张,他把这个罐带回景德镇,琢磨怎么能把釉补上。过去几个月,重新做三对,连同原罐,一起带回给了皇上。

天字罐是成化首创,纹饰有海马纹、花草纹,惟独没有人物纹。罐底书写的天字,特征是无栏无框。明清瓷器底下写大明万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不是加双蓝圈,就是加一个方框。

从万历起,到康雍乾三朝,屡见天字罐的仿品。五百年来天字罐被蒙着神秘面纱。它的用途,现在至今不知道。

闻一鸣兴冲冲的带着所有宝贝回去,这次寻宝三天不到,但收获巨大。字画全是宋代珍品,光宋徽宗就八张,价值连城。

瓷器也是稀世珍品,三秋杯存世只有两个,自己和故宫各一个,要是让耿老爷子看见,一定会疯!

打电话通知耿宝昌,对方马上到场,看见师傅珍藏,老爷子痛哭流涕,睹物思人。

“不错,这个三秋杯是我师傅珍爱之物,世上只有一对,一个在故宫,另一个不知所踪。”

耿宝昌老爷子把玩着三秋杯,动情道:“想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