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正深邃,透过望远镜放大的视线里,联邦空军位于洛林中部的卡塞尔航空基地灯火通明,人影憧憧,一片繁忙景象。
另外一边,是茫茫林海,山风拂过树梢,只有喜夜的动物在悄悄活动。
山头附近,隐藏着联邦军的一处野战指挥所,那是第1901预备营的营指挥部所在地。这个营是洛林的第一预备营,最近数年,在联邦预备部队考核中稳居前10,堪称预备部队的模范营。受益于洛林政府组织的民间捐赠,这个营的枪械装备基本达到了一线部队的水准,火力支援/防空连和战车中队都配备了最新型号的战斗装备,官兵素质和训练情况在预备部队当中也属于一流水平。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一线部队持续消耗,该营已向联邦军第1901团输送了1600余名补充预备兵,并应后者要求提供了部分装备。现如今,该营虽有近2000名预备兵,但军官和士官短缺,整体战斗水平较战时初次集结下降了不少,作为战斗部队上阵,其作用未必抵得上一个600人规模的一线战斗营,更不消跟那些精英部队相提并论。
大战当前,营部军官们言行举止都很慎重,以致于指挥所里的气氛颇为压抑。这个时候,魏斯带着由一群退役军官和军校生的参谋团队来到这里,如同黑压压的乌云中裂开缝隙,洒下的缕缕阳光虽不能改变风雨欲来的大势,但增添了人们度过风雨、迎接晴天的信心。
作为洛林的行政长官和预备部队指挥官,魏斯跟这里的军官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寒暄几句,便直接进入工作状态。昏黄的油灯下,他们结合沿途观察到的情况,检视了第1901预备营的部署,对各连队当前的位置感到满意,遂向这支预备部队的军官们强调,瓷杯和钢杯都能盛水,瓷杯一敲就破,钢杯即便受到很大的外力冲击,变了形也不容易破损,部队亦是如此——是瓷杯还是钢杯,主要取决于战斗人员的意志决心,特别是各级军官的意志决心。因此,他们必须勇敢坚韧、沉着冷静,给士兵们做好表率。
在第1901预备营的作战指挥部,魏斯一行人为部队的作战部署把了脉,也给年龄参差不齐的军官们鼓了劲,接着,他们依托该部的各处隐蔽哨所,对敌人的踪迹进行探察。面对军事素养颇高的诺曼帝国陆战部队,防御性的夜间侦察通常只在最后关头发挥作用,出于诱敌深入的考虑,联邦军及其预备部队在拉塞尔航空基地周边并未大规模布设雷场,也就自行放弃了通过预设地雷探察敌军行动方向的常规举措。为了尽可能做好预判,魏斯不厌其烦地深入各部防区,亲临前沿地带进行侦察,并借助老式侦察机进行夜间的低空低速侦察,这些颇耗精力的行动获得了可观的回报:他对悄悄逼近卡塞尔航空基地的诺曼人了若指掌,他麾下的预备部队即将以尽可能合理的部署和相对理想的姿态进入战斗。
探察过程中,魏斯不仅密切关注着敌人的行踪,亦格外留意当面之敌的战斗力情况。就战斗读数而言,那些诺曼士兵较他们的常规部队高出一档,比起联邦军特勤部队也不逞多让。以洛林预备部队的战斗力,如若正面交手,有十比一的人数优势都未必能赢,必须制定正确的战术策略并坚决贯彻。当然了,再好的战术策略也需要审时度势,魏斯长时间在前沿阵地活动,就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敌情,适时调整作战部署,进而敲定最终的战术策略。
为了契合诱敌深入行动,亚特乌斯将军协调联邦空军对洛林西北部的诺曼军队控制区展开了密集的昼间轰炸,并频繁调动地面部队,故意制造联邦军队打算歼灭敌军登陆部队的假象。与此同时,联邦空军继续对诺曼境内的战略目标展开轰炸,拉塞尔航空基地遭到诺曼人轰炸后,受损的航空设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修复,驻扎于此的航空部队也及时获得了补充……
这场战斗,从诺曼人决定对拉塞尔航空基地动手的那一刻起便拉开了序幕!
诺曼战舰夜袭拉塞尔航空基地之后的第七天,增援而来的联邦军队悉数到位,受损的航空设施也基本修复,唯独外围防空阵地和警戒设施正如火如荼地构建中。在这种前后相衔的时刻,诺曼人终于在黑暗中露出了獠牙:潜入山林的猎袭部队从南北两个方向对拉塞尔航空基地发动突袭,他们的攻击依旧如野兽的獠牙般锋利,他们的视线如夜鹰般敏锐,哪怕联邦军队依托防御阵地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他们仍然以风暴般的强击战术渗透乃至击穿守军防线,仅仅三个多小时,诺曼人便打穿了联邦军在拉塞尔的两层防线,其先头分队分别抵达基地北部的机库区和基地南部的起降区,其余部队如同侵入人体的病毒,四下扩散,却又难以捕捉踪迹。
对于这种非传统的作战方式,诺曼人显得游刃有余,胜利似乎已经唾手可得,但无论是在基地北部的机库区还是南部的起降区,突进的诺曼部队就像海浪撞上堤坝、风沙来到山脚,任凭声势再大也无法前进一步,甚至迅速受到反噬,就地烟消云散。
进攻犹如奔跑,向前的惯性不会因为遇到阻碍而消失。先锋分队迟滞不前,主攻部队迅速重心前移,诺曼士兵或三五一组、或七八一队,交相掩护,配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