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伦斯和索姆索纳斯方向前往山城斯利恩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个十字路口,因为毗邻赫尔维特森林而被当地人称为“赫尔维特岔路口”。斯利恩由于地形和物产所限,一直没有通行铁路,军事运输已经提前进入了航空时代,地面交通却还停留在畜力与汽车并存的阶段。
之前魏斯率“洛林游击战士”引诱并伏击诺曼军队,交火位置就在距赫尔维特岔路口五六里路的地方。时隔大半月,魏斯带着精锐战斗小分队途经这里,看到诺曼人在那个原本没有任何建筑的岔路口修建起了坚固的碉楼以及一堆的野战防御工事,便知敌人已经调整了占领策略,由“只占城市不管乡村”走向了“城市+据点”的封锁模式,且不论这种封锁战的实际效用,至少说明诺曼人是下了决心要清扫洛林山区的抵抗者,为此不惜投入更多的兵力——仅仅这一个小小的岔路口据点,就派驻了大约一个连的兵力,而且配备了少量轻型火炮和装甲战车。放眼整个洛林山区,这样的岔路口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个,光是驻军就要增加三四个团……
借着夜幕的掩护,魏斯带着三十人的精锐战斗小分队,悄无声息地绕过了诺曼人的据点,继续朝着山城斯利恩的方向潜行。现如今,在诺曼人愈发严密的空地扫荡下,抵抗者秘密营地暴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旦被发现,要么死战到底,全员阵亡,要么放弃抵抗,全员被俘,结构都是秘密营地逐个被敌人扫除。在难以指望外部力量救助的情况下,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从而保全各处秘密营地的人员、装备、物资,保全这黑暗时期给洛林人民带来希望的抵抗精神。
黎明前,这群勇敢的洛林战士抵达了距山城斯利恩大约5里的一处农舍,在主人的接应下,顺利进入了农舍下方的地窖。这处地窖,乍看起来是用来存放粮食、熏肉、酒的普通地窖,其实里面还有一条密道,通往一个古老而隐蔽的山洞,而这个山洞,便是斯利恩军民保存“抵抗火种”的地方。诺曼人肯定没有想到,在他们重兵驻防的斯利恩城,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居然有这样一个山洞,存放了上千件枪械武器、上百箱弹药以及各种军用物资。除了没有重武器、战斗车辆以及大量燃料之外,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中型军火库!
斯利恩城外的农民能冒死保管这么一大批军火,那可不仅仅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更是彪悍民风和坚毅品格的体现。诺曼军队在攻占洛林各处据点的过程中,遭到抵抗最强烈的非山城斯利恩莫属,不但联邦驻军拼死奋战,当地的预备役人员和治安部队也在废墟中进行了顽强的战斗,不少部队都真正履行了“战至最后一人”的诺言。以至于在战斗结束后,诺曼人仍在这座小小的、几乎化成废墟的山城部署了半个师的兵力,并对幸存的斯利恩居民实行极为严格的管制,然而这些举措没能瓦解斯利恩居民的抵抗意志,他们的秘密抵抗组织成为洛林山区最活跃、最具代表性的抵抗力量之一。在魏斯率领的“洛林游击战士”一战成名后,他们主动派人前来接头,提出相互策应、互为支援。正因为有这样一群同道中人,魏斯在各处秘密营地受到紧迫威胁的情况下,果断率部跳出敌人的封锁线前来“搞事情”。
魏斯一行抵达后不久,一个瘸腿的中年人来到这处山洞。两人素未谋面,但在这特殊而又艰难的时局下,那种惺惺相惜的心态,让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洛尔-瓦德-施泰因,退役的联邦军少校,‘斯利恩骑士团’指挥官!”
“龙-克伦伯-海森,转入预备役的联邦军上尉,‘洛林游击战士’指挥官!”
出于谨慎和保密的考虑,此前两个抵抗组织进行接触时,并没有将各自的“家底”和盘托出,而是敲定了接头联络以及配合作战的方式。在魏斯报上姓名后,对方当即赞叹道:“喔,你就是那个克伦伯-海森家族的神奇小子,了不起的索姆索纳斯之龙!你设计的k型狙击步枪和kt半自动步枪虽然口径很小,但准头非常高,我们用过之后都觉得很好!”
魏斯微微一笑,让随行的士兵拿出他们带来的“见面礼”,两门迫击炮、十二发炮弹以及一批克伦伯-海森工厂制造的精密引爆器。
“这些就是我们重创敌人的秘密武器:能够曲线投射炮弹的特制火炮,能够精确控制起爆时间的引爆器。”
这瘸腿的中年人虽然行动有些不便,可长期军旅生涯锻造的硬汉气质犹在,他轻描淡写地瞧了瞧魏斯送来的装备,问道:“听说你们在吕斯滕废矿场伏击了诺曼军队,干掉了敌人一个营?”
“因为没来得及清扫战场,不确定毙杀敌人的数量是否达到一个营的规模,但总的来说,那一仗的收获还是颇为可观的——我们缴获了敌人的无线电密码本,利用它给敌人制造了一些麻烦。”魏斯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比巴掌略大的软皮本子。
看到敌人的密码本,中年人眼中顿时闪过一抹精光,但他没有急着去拿本子,而是反问:“这个通讯密码本,现在已经失效了么?”
“那是必然的。”魏斯答道,“敌人很快就发现他们丢了密码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