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宫特立独行的地位从太宗圣祖分封那一刻,就烙在了学宫的骨髓里。
它虽在神都之侧,却从不属于神都,甚至不属于天元帝国所有。
元泮学宫的封地,囊括了书山和远处学海在内的总共两郡之地,也就是两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就在神都一侧,夹在神都和贯通世界的大河元江之间。
和其他封国由血脉亲属继承不同,元泮学宫每代的山长是由学宫中的所有教职工和在读学子共选产生的,而若是山长在执掌学宫期间表现的名不副实,或者对学宫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其山长之位也是可被联合推翻的。
因为学宫不能有自己的武装,山长要想把位置坐稳靠的要么是可服众人的德行要么是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无论哪一种,都能够把学宫带向更好,这就足够了。
在太宗帝的宏图中,圣堂是隐修处,是天资卓越却一心只愿献身天道不留恋世间红尘者的归属地,是秘密的研究机构,是无数杀手锏的尘封地,立足在世界之中,心和眼却在世界之外。
元泮学宫,就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端、影响贯穿世界整个文明史的综合大学。
这一大片土地,全由学宫自己捣鼓,帝国不能丝毫插手。
几千年下来,在无数代山长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一个奇特的“大学国”,大学城已经不足以形容其巨大了。
除了之前视线中的几处精华之地,属于学宫封地的两万平方公里之地没有一寸浪费闲置的。早就被学宫精心规划了各种用途。
最初,此地只是一片荒芜,太宗帝扔给第一任山长就让他们自己玩去了。
他只给学宫定下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招生范围。
天元界所有国家封国的继承者、所有表现出超卓才智的民间子弟,他都号召各国君主将他们送来元泮学宫进修。
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打折扣的遵从了,也有一些怀疑这里边有些别的企图,从而敷衍行事,派来的要么不是真正的少君要么就不是真正的超卓智士。
太宗帝看在眼里,却没有理会,大概他心中只会一声呵呵,质子这么low的手段我怎么看得上!
历史也证明了这点,那些前来元泮学宫进学,有最得太宗圣祖真传的一批大师甚至宗师们做导师,与世界各地最杰出的人一起砥砺切磋。
在这里,他们能接触到超越时代甚至超越世界的先进思想和学识,他们放眼看到的是全世界,他们结交的也都是世界下一代的掌舵人。
要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张网,那世间再没有比这更宏大的了。
他们进修回去后,就像带回去了神圣的火种,指引大道的真经,让世界性的种田伟业更加深耕细作。
而这,就是太宗帝的目的,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那些搞鬼的国君很快尝到了苦果,他们的国要么很快被身边那些取经回来迅速崛起壮大的国所欺凌吞并,要么就被以前送去学宫做敷衍用的归国之人夺权篡位逼宫,他们唯一被后世谨记的价值,就是违逆圣祖心意会是个什么下场。
听着郑教导的讲述,走在学宫的石板路上,比之前大宗令对他的泛泛而谈,皇帝陛下更多了许多感悟。
开阔眼界,砥砺切磋,增长智慧学问,除此之外,学宫还霸道的将世界分成了两个圈子。
这世界有无数的国,也有无数的圈子,而学宫划出的这个圈子,即便不是最大的,也是最大的之一。
那些各国的君主们,会很自然的将和自己有着同样学宫经历的他国君主看得更亲近,哪怕以前在学宫互不相识,哪怕曾彼此仇视。
那些在学宫进修的民间才智之士,凭此打通了一个最大的天花板。在此之前,他们再大的成就也难以跨越国的界限,若是生在小国,满腔抱负也将难以舒张,可在学宫进修以后,那就是拿到了世界级的文凭,任何霸主强国都会把他们视若上宾,他们也可以自由的施展壮志雄心,不用担心任何歧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国士,就是对他们特有的称呼。所有国士,哪怕以后身处敌国,彼此斗智斗勇,但他们却还有个旁人难以体会到的亲近,校友。
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进入学宫的国君们就将是这个圈子默默排斥的对象,不会有明面的打压,只是这世界级的默契就足够让其窒息,国家的统治将变得更难,国力逐渐虚弱,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可挽回,仿佛就是天意,而且找不到任何突围之道。
除非,赶紧培养出一位有着学宫履历的新国君,这无形的桎梏才会悄然消失掉。
就像前次大朝议中那个需要被裁决的强国,他心中有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
其前任国主意外去世,在此之前还没有明确继承者的人选,自然也没有继承者来学宫求学。然后新登基的年轻君主就在任性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触动太宗铁律,然后帝国做出裁决,上柱国大将军尉迟霸纠集世界联合空军赐予其死亡。
看起来这就是那新君自己作死,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