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打算扩充水师。
车船技术的出现初步解决了大型船只的动力问题,在拓展了海上航线的同时,也对水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内河作战和海上作战的差异越来越大,已经不能混为一谈。
海船要大,越大越稳,但内陆的水系都对船体有限制,太大的战船无法通行,容易搁浅或者干脆无法通过狭窄地段。包括长江、黄河在内,都无法容纳体量越来越大的海船。
将海上作战的水师单独编队,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考虑到海疆广大,北至幽州,南到交州,将来还有可能走得更远,建立一支真上的海战水师势在必行,精于水战的甘宁作为目前唯一的水师都督自然是这支海战水师的最佳人选。相比之下,麋芳中规中矩,让他独当一面有些勉强,还是听人指挥比较好。安排步骘做甘宁的副将,锻炼几年,将来就可以独领一军。
他甚至在想,如果有必要,也许应该将周瑜或者吕蒙抽调出来,担任某一战区的水师都督。
甘宁没有再问,低下头重新看资料,只是神色间有些勉强。他和麋芳合作得一直很好,孙策突然将他们分开,给他换了一个书生步骘,实在不习惯。他承认步骘整理资料很在行,做个参军也没什么问题,做副将是不是合适,谁也不清楚。
“有担心?”
甘宁想了想,决定还是把话说在明处。“大王,步骘的学问的确好,但他没领过兵,军中辛苦,将士粗鲁,臣担心他不适应。”
“如果他真的不适应,那就另选他人。兴霸,你这次出战青冀,不可避免地要与当地人打交道,战刀当然不能少,可是只有刀也不够,还要有笔。步骘就是你的笔,明白吗?”
甘宁恍然,连连点头。“臣明白了。臣杀人,他骗人。”
“呃……”孙策无语。这话也没错,话糙理不糙。
甘宁粗粗的看了一遍文件,又向孙策汇报了一下这次西进的具体情况。主力水师虽然没有进峡,但他也没闲着,联络了不少益州旧交,打听情况。曹操和刘焉不同,他很擅长用人,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他都能因才施用,寒门支持他,世家也不反对,就算不支持,至少也不排斥他。尤其是他与天师道的关系非常好,不仅和卢夫人关系暧昧,还利用卢夫人的关系拉拢天师道的信众,屯田练兵。听说最近有消息出来,他打算将巴郡分为三部分,加强控制。
甘宁提醒孙策,巴郡有大半深山密林,蛮夷众多,而且骁勇好斗,比如被称为板楯蛮的賨人。曹操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之后,有了充足的兵源,黄忠肯定会遇到麻烦。
孙策听得很认真,还记下了几个名字,打算以后派人联络。虽说甘宁提到的情况他大部分都清楚,黄忠已经做了详细的报告,郭嘉安排在益州的细作也不断的送回消息,可是听甘宁讲一讲也没坏处,既能多一个看问题的角度,也能了解甘宁的见识,以便量才施用。
历史上的甘宁运气不佳,在刘璋、黄祖手下都没得到重用,在孙权手下好一些,却也被派系所累,一直是个偏将、勇将,没能独当一面,所领不过数百人,直到濡须之战百人袭营之后才增兵二千人。如今的他已经统领水师上三四千人,能不能胜任,其实孙策心里也没数。与李通、张羡发生冲突提醒了他,必须要给这匹野马套个笼头,不能让他由着性子来。甘宁和麋芳处得好,就是因为麋芳管不住他,全听他的。让步骘做甘宁的副将有监督、管束甘宁的意思,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疆域渐广,将士日众,他的注意力渐渐由具体的事转向用人。挑选、培养合适的人去做事,比他自己做事更重要。麾下文武派系之争苗头已经显露,他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党争不可避免,却不能任由发展,如何居中平衡是他最近用力最多的事,甚至超过了对中原战局的关注。
战局有军师处参谋,用人却没有类似的机构协助,只能自己费心。
听完甘宁的报告,孙策又问起了甘宁最近读书的情况。他知道甘宁读过一些子书,偏于兵法,但除此之外,涉猎不多,尤其是对儒家经典没什么兴趣。步骘却是个儒生,与甘宁合作,肯定会有理念的分歧,有冲突也是必然的,所以他事先提醒甘宁,遇到不同意见,尤其是内部的不同意见,一定要耐心点,不能动不动就拔刀。
殷鉴在前,甘宁还算给面子,一一应了。
两人谈了半天,孙策留了饭,又说了一阵闲话。下午,步骘请见,与甘宁见面,随后领着甘宁去玄武湖看新船。甘宁兴致很高,辞别孙策,兴冲冲的去了。
——
傍晚时分,张纮入宫请见,汇报了与陈琳见面的经过。
如何反击袁谭,一直有两种意见:一种以张纮等文臣为代表,建议用经济手段解决。具体而言就是对峙,在幽州、冀州发起攻击,迫使刘备、袁谭退兵、谈判,再通商,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动摇冀州的民生,迫使冀州世家放弃对袁谭的支持。一种以朱桓、全柔等将领为代表,希望用武力解决问题。具体而言就是中军北上,与袁谭决战,歼灭冀州军主力,然后挥师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