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抗日之超级壮丁> 第三百五十六章 心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六章 心惊(1 / 2)

辛辛苦苦收复的国土丢了,保安旅也好、三十六集团军也好,都对27军主动放弃两座县城非常不满。用老话说,这就叫崽卖爷田心不疼。但是,让一个军防守五十多公里的战线确实很有难度,与其在无险可守的地方干挺着挨揍,把兵力收缩起来防守也不失为一条上策。

无论是出于窥洛阳、抑西安、定华北的战略需要,还是为了一雪37师团被重创的耻辱,日本人不彻底把运城和中条山方向的中国守军解决掉,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这次的事情给曹二宝他们提了个醒,27军那头根本靠不住。日本人什么时候动手,出动多少兵力,对于中条山守军而言都是个未知数。现在黄河上冻,物资运不过去,能做的只有抢修工事、训练部队。

说到工事,入冬以后,战区曾经督促各个部队全力抢修。以往前线想修个工事只能偷偷摸摸,动静大了就会招来日本人的炮火,现在运城已定,不把工事修结实点那就是傻王八蛋。对于这种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情,大家基本上没有打折扣,但从渡口运进山里的工具就能看的出来,各部光是十字镐就有上万把。

完工以后,卫老总亲临一线看过,有条石碉堡、有交通壕、有战壕,甚至还有木头和条石搭成的隐蔽部,他觉得非常不错,完全可以称之为东方马奇诺防线。但是同行的苏联顾问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些土木工事过于简陋,根本不符合现代战争的要求,只有风陵渡、蒲州城和张茅大道沿线的几个要塞还算不错,但是由于缺乏火炮,估计作用也非常有限。

雅格布向来不喜欢苏联人,但他在这件事上和苏联人的看法高度一致。尽管各个部队都尽了全力,中条山上也只是修建了“站、跪、卧”三种防御工事,条石搭建的碉堡就是绝对主力,对付土匪、伪治安军之类的游杂武装还成,要是换成装备了火炮的日本人,这些条石碉堡就是最好的靶子。保安旅控制区内的工事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少地方直接用轨道钢代替的钢筋,寺坡村、北庄两个要塞都在山上,工兵整整用了两个月才挖空了一部分山体,把要塞区炮兵阵地搬到了山洞里。

现在工事修的差不多了,能做的事情就是加固和隐蔽,用黄泥麦秆什么的把工事与大地融为一体。再有就是熟悉地形,省得打起来以后手忙脚乱。每个要塞区都装备有几门和十几门木头炮,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既然日本人的探子不可能抓干净,那么吓唬吓唬他们也好。

卫总司令对中条山防务充满信心,除了“坚固”的工事外,还有高昂的士气。不能不说国军各部都是造假的好手,除去保安旅这个另类部队,其他单位都是把最健壮的士兵拖到了领导面前。

拿下运城之前,山区里供应困难,除了靠近茅津渡的部队能天天吃上新鲜蔬菜外,越往东走,部队的补充越困难。今年封河早,各部队准备不足,要不是曹二宝之前运的那些玉米,前线官兵就得断顿。山里除了少部分靠近村镇的部队,越靠着欠钱住宿条件越糟糕。最前沿的部队几乎日夜不离战壕,五尺见方的地洞就是宿舍,吃喝尚且不富裕,卧具更是谈不上。军官们的待遇好一些,好歹有张草席铺在地上,当兵的只能拽把麦秆对付一下。打下运城之后,鬼子的天幕(搭建帐篷用的帆布)和雨衣就成了抢手货,这两样宝贝铺在地上不但能保暖、还能防潮。

吃不好、住不好,最糟糕的一些部队有将近四分之一病号。很可惜,这些事情长官们都看不见。

曹二宝在金姐那里听过一个笑话,第四集团军调走以后,运城一带的经济就繁荣多了。因为池盐的生意,各部队或多或少的补发过一些军费,腰里有闲钱,连排军官最喜欢去镇上的半掩门子和小酒馆,中级军官则流连于城里的妓院和赌场。山里的条件艰苦,大家都变着方的往外跑,过黄河不易,那就奔运城。推牌九、抽大烟、宿妓嫖娼、做生意,唯独练兵没有感兴趣。

温柔乡是英雄冢,过了有吃有嫖的日子,就没有人愿意回去喝玉米糊糊、睡地洞。现在不少部队都在闹,说是日本人还在百里之外,山里只要留下小部队看守阵地就行,大部队都应该拉到山外休整休整。据说这事还真被闹出了眉目,长官们正在研究方案,准备在靠近黄河渡口的地方修建补给区,就像第四集团军在茅津渡的“疗养院”那样,让山里的部队出来洗洗澡、透口气。

中条山这边,部队苦,百姓过的比部队还要苦。第四集团军规矩严,当兵不扰民,需要什么都是掏钱来买。新来的这帮家伙就不行了,圈里的鸡、地里的菜、家里的狗,看的再严实都架不住他们惦记。这还是小事,拉夫派差才要命。部队天天要运送军粮,自己的人手不够就会要沿途的老百姓一起干。山路崎岖难行,忙上一天顶多只有两三毛钱的支差费,这点钱连二两粮食都买不到,动作慢了还得挨揍。被拉去干活的都是各家的顶梁柱,一但倒下,全家都得挨饿,老百姓怨声载道。

茅津渡这边的渡船基本上都是保安旅的产业,曹二宝给船工们的待遇不错。比照部队的待遇,一天三顿饭,不管是玉米面还是白面,吃饱肚子肯定没问题,每隔两天还有些猪下水打打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