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璐做事向来低调,生意场上向来如此,消息知道的人多了,原本稳赚钱的生意也会变成坑爹货。
英国人准备从敦刻尔克撤退,这是必然的,于大小姐在法国上层的关系也私下来电确认过这件事。
在法国本土的13个步兵师是大英帝国能调动的所有实力,其中9个“成色较好”的师在敦刻尔克。和其他国家动辄百万陆军的状况不同,英国陆军奉行的是精兵政策,他们认为只要皇家海军还在,所有入侵者就只有下海喂鱼的份。陆军对大英帝国而言,只是镇压北爱尔兰人和各个殖民地叛乱的工具,所以他们把陆军有限的经费全部投入了5个常备师,建设的比德国部队还要好一些。
和同样保持少量常备军的日本不同,英国受过训练的预备役人员也非常少,加起来也只有5个师,他们来源于英国本土防卫队,凭借着大英帝国的实力,他们装备的也挺好,虽然战斗力差一些,可依然拥有与同等数量的德国军队战斗的勇气。
剩下的那3师么,如果能保住5个常备师,牺牲掉也没人心疼,俗称添头(丘吉尔:“可人家命好,不在包围圈里头啊!阿道夫,能换换不?就换一个常备师出来……)。缺乏训练、士气低落,连装备比其他部队也差的多,在唐宁街10号的众位大人物心中,他们就是一战期间的“华工”,纯粹是为了凑人数——让法国盟友心里好受一些。
单纯从数字上来说,如果敦刻尔克包围圈内的部队完蛋了,盟军将损失41个步兵师。加上荷兰投降损失掉的10个师,盟军可用的部队(战前147个)立刻降至战前的三分之二还不到。如果只是这样,面对德国人(136个师)盟军还是有一战能力的,问题在于剩下的部队多是二线部队,装备差不说,士气更是低的怕人。这帮家伙躲在马奇诺的乌龟壳打打黑枪还凑合,要是真拉到野外和德国人打堑壕战,指不定就会有人打自己军官的黑枪。
前两天盟军敦刻尔克被围的事刚确认,期货、英法国债都在拼命下跌。既然赵诚确认英国人能撤退成功,那么市场就会有反弹。于大小姐不介意再多赚一点,不过出于谨慎,她还是特意又给赵诚拍了一封电报。撤退出1000人和撤退出1万人是有区别的,如果能撤退出10万人又或者20万人到英国本土,那么这场撤退称作胜利亦非不可。
赵诚的回复很快:布列斯特港的驱逐舰队已离岗,方向不明;如英、法、荷全力动员民船参与救援(港口已遭破坏,大吨位船舶无法靠岸),撤退人数当在25万以上,30万亦非无望。
妥了,有“撤退专家”的判断在那里,于大小姐胆气十足。自从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于璐账面上的数字就在蹭蹭往上涨,多的让她老产生错觉。战略物资市场做多,英法国债做空,加上最近船也在涨价,于姑娘控制的资产恐怕比英国女王还多些。
可市场就是这样,不确定的因素实在太多,尤其是这种欧洲几大强国都被卷进去的战事,一发打偏了的炮弹都可能影响市场的走势。于璐的优势在于参与的早,虽然操作手法不如别人激进,但收益率比抢劫犯还高。行内人对她的评价就两个字:稳、准。
今天女王大人决定换换风格,有撤退说跑路也没问题专家的“研判”,她准备快进快出、炒一把短线。这是用手从开水里捞肉的吃的事,滚烫的肉口感最棒,可是弄不好就得即烫了手又烫了嘴。光稳和准不够,还得狠!
战争一爆发,于璐就在出手囤积的物资。手里的物资太多,出手太快卖不上好价格;速度慢了,等法国一投降价格就有亏本的危险。小心翼翼的下达着各种指令,尽可能的套出一些资金。
库存的货和没了结的国债收益不算,再除去需要还银行的贷款和方方面面的集资款,手里的现金有九千五百万上下。反正是盈利,都亏了也伤不着本,她咬咬牙一口气把能动用全投了进去……
一石激起千层浪,说的就是于璐这种不负责任的家伙。所有人都守在池塘边钓鱼,丫的闷不吭声就往塘里扔东西,如果是小石子大家也就忍了,可特么有扔炸弹的么?
资金进场不到五分钟,纽约、伦敦和瑞士几大交易市场就炸开了锅,好几种物资价格就被拉到天花板;英、法两国的国债走势正好相反:直接跌了8个点。于大小姐在现货市场做多,国债市场狂砸,惊的所有人目瞪口呆。
有消息灵通人士顿时联想到了重庆情报交易所卖出的那份“发电机计划”,难道英法联军在策划什么大的行动?谨慎一些的人还会设法去考证一下,那些胆大猴急的资本直接就冲了进去,乘着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先跟风捞上一笔再说。
于璐投入到资金本是天量,加上那些跟风的家伙,市场终于乱了套。收到惊吓的不止是英法两国的政府,还有第三帝国那位小胡子元首,按照当天物价上涨的速度,就算征服了欧洲德国也得破产。
吃晚饭的时候,几个保镖先后传达了来自国内的问候:那什么,发财可以,请别趴在欧洲人民身上吸血。
生意得做,还得顾忌几大强国的感受,于璐有些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