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勾了勾嘴角,转向了大殿之中,议论声渐渐地平息了下来,他沉声道:“大家也都看到了,我们的王神爱王皇后,她是易容改名,再入皇宫的前简静寺主持,支妙音,这点,当年是尚书令王珣一手操办,而王尚书已经去世几年,个中原委,也不必再问了。现在大晋的玉玺已经在朕的手中,这是我桓玄顺应天命,保国卫民,希望以后新朝建立,各位文武官员,能克尽职守,为新朝的建立,增加新的气象。”
大殿内,一片山呼万岁之声,桓玄看向了司马德文,说道:“司马太宰,新朝建立后,你不能再担任现在的这个职务了,不过你放心,今天你亲手把玉玺送出,这种知天命,懂退让的举动,是有德之人所为,朕绝不会伤害有德之人,你和你的兄长,以及你的嫂子,还有司马氏全族的宗室,朕都会妥善加以安置,依前代故例,司马德宗降爵一级,以皇帝变为王爵,而你,则会由亲王降为县公,具体的王候之号,等新朝建立后,文武公议后决定。其他司马氏宗室诸王,也照此办理。”
司马德文跪了下来,连带着大殿之上,走出了十余名司马氏的宗室亲王,全都下跪谢恩。
桓玄挥了挥手,在他身后坐着的殷仲文马上三步并两步地跑了上来,接过了桓玄手中的玉玺,桓玄笑道:“殷侍中,你文才绝世,以前朕的诸多公文,皆出自你手,现在大业初成,以后这侍中一职,就交给你了,而这玺印,也由你掌管,殷侍中,你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殷仲文连忙摆出一副一脸忠义的表情,大声道:“陛下的天高地厚之恩,微臣肝脑涂地,以死为报!”
桓玄笑着转过身子,看着刘裕:“刘将军,今天你为朕立下大功,朕是不会忘记你的,王皇,王神爱她一时气愤,毕竟任谁当不成皇后,都不会好受,以后朕会为你排解排解。有些事情,朕可是很乐意成人之美的哦。”
刘裕的脸色一变,他听出了桓玄的弦外之意,却只能正色道:“陛下,末将愿尽忠职守,为新朝立功,其他之事,不敢多想。”
桓玄哈哈一笑,挥了挥手,示意刘裕退下,开始就地册封起其他的有功之臣了。
刘裕退回到自己的座位,桓修转过头,笑道:“寄奴啊,今天你可是立下头功之臣,别看王谧现在给封为尚书令,但堂兄说过,他最看重的,其实是你啊,刚才听他那意思,是有意以后把王妙音也许配给你,这是你当年早就应该有的一段姻缘,以你现在的地位,以后的权势,即使是王家,谢家,也不敢再看轻你的出身啦。”
刘裕咬了咬牙:“抚军大人,我是有妻室的人,有的话,只是陛下一时勉励之语,可千万别当了真啊。”
桓修笑着摆了摆手:“好了好了,这些是后话。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一会儿,可要一醉方休啊!”
大殿的后排角落里,空空荡荡的三个孤立席位上,谢混的牙齿咬得格格作响,手紧紧地握着酒爵,几乎要把这个青铜酒爵给捏碎,他恨恨地说道:“想不到,想不到刘裕这个家伙,居然在这个时候成了最大的叛徒,这么多年来,我们全都看错了他!”
刘毅微微一笑:“那是三公子不知道刘裕的本来面目啊,当年我跟他在京口自幼长大,深知其为人,其侠义忠厚的外表之下,是极深的城府,连谢相公也看走了眼。就象都以为他是个粗鲁赌徒,但实际上,他都是要有十足的把握,必胜的信心,才会下注一赌,然后一把赢到最大,这点,我不如他!”
郗僧施叹了口气:“是啊,父亲大人(郗超)就曾经说过,刘裕外表豪勇,但极为聪明,绝非一般的莽撞武夫,以前我还以为他是个单纯的军人,今天一看,他才是最会认清形势之人,连当年的初恋所爱,对他栽培大恩的谢家和王妙音,也是弃之如敝屣啊。”
谢混紧紧地咬着嘴唇:“从今以后,我谢家与刘裕,再无半点瓜葛,恩断义绝,只要有我一天在,我永远也不会允许他再入我谢家半步!”
刘毅摇了摇头:“三公子啊,我劝你还是认清楚局势,刘裕虽然见风使舵,但连他都可以不顾跟谢家多年的恩情,当众背恩,就说明现在桓玄已经是控制大局,人必须要顺应天命。今年为了谢家的存续,为了有朝一日还有机会重返顶尖世家的行列,三公子得学着象刘裕一样,暂时隐藏内心的想法,曲意奉承,没办法,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谢混再也受不了啦,猛地把酒杯掷于地上,大声道:“大丈夫立身于世,顶天立地,何须靠着向人阿谀奉承,苟活于世?我谢家就算从此饿死冻死,也不会象那些狗一样的东西,给两根骨头,就忘了主人!”
他说着,拂袖而去,而这阵雷霆般的怒吼,引得周围的十余名官员为之侧目,然后就是一阵窃窃的非议与讥笑之声,因为这个地方太远太偏,以至于谢混就这样走了,也没几个人注意,门口的几个军士还想上前阻挡,给谢混直接一把推开,夺门而去,他走的是如此地匆忙,愤怒,以至于一只鞋子在过门槛的时候,直接给卡得掉了下来,落在门内,赤着一只脚就这样冲了出去,也浑然不知。
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