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秦汉戮> 第265章 屋漏偏逢连阴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5章 屋漏偏逢连阴雨(1 / 3)

刘彻先生同时是一个非常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匈奴的人虽然以游牧为生,但他不能保证他们的后代不对定居产生兴趣,一旦如此,那么大汉即便是铁桶江山,也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个问题,相信不仅仅是刘彻思考过,相信他的父亲,他的祖父也深深的思考过,而且把他们多年的思考结果流传了下来。

我想,说到这里,这个智慧的结果已经渐渐明朗了,它也是导致此次马邑之谋的深层次原因,只不过不能公之于众而已。

“到底是什么,急煞我也?”韩安国急了。

“大家别急,韩大夫,请坐下,刘彻的选择其实很简单也极其聪明,我先喝口水!”

“快说,快说!”研讨会的所有与会者挥动板砖,齐声大喊,看这架势,他们要拍砖了,只有刘彻依然面无表情。

我心中不禁感慨,“舆论的压力大啊!“

“刘彻的选择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两个字,那就是遏制!”

刘彻的身形微微一颤,而军臣的脸色却变得煞白。

遏制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如遏制这个价不过快增长,遏制那个价不过快增长,我们的耳朵早已听出了老茧,殊不知,我们的老祖宗也用过这种手段。

从刘彻一登基开始,不管国力如何,遏制匈奴发展成了他唯一的选择。为此,刘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战火烧到匈奴的心脏地带,让匈奴邻居没有好日子过。这么说来,刘彻就像跟匈奴做对门生意的,你不让我好过,那我也不能让你好过。

到此为止,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马邑之谋实质上是遏制匈奴的开始,只不过刘彻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战争。

马邑之谋发端于偶然,却是刘氏祖辈思考数年的结晶。在先辈的肩膀上,刘彻具有了非凡的国际视野,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他的手段也日趋多样化,这个以后我们会逐渐领略到。

他能力排众议,拍板出兵,证明他早已有所准备。等到三十万大军失败归来,当很多人都认为王恢有不死的可能,甚至皇太后都亲自来向刘彻求情,刘彻还是坚持处死王恢,显然也是早有准备的。

虽说王恢是发起人,但去边疆打酱油的又不止他一个人,像韩安国,李广之流的名将都一无所获,更何况他这个半吊子的将军。不过,刘彻实在需要有一个人来为他背这口黑锅,那么,王恢自然是不二人选。

“理解万岁!”王恢站起来高呼。

“王兄弟,别激动,坐下来,坐下来。”

马邑之谋对于年轻的刘彻来说,不能算作失败,它其实是一笔财富,一次难得的经验。

他至少清楚地看到,匈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愚蠢,诱歼战并不适合他们。你费尽心机设的局,他即便一脚踏进来,你也拿他没办法,因为他的战马速度足以让他摆脱陷阱,更何况他也有敏锐的嗅觉。

这种谋划一次两次尚能承受,多来几次恐怕猎物没抓着,打猎的被玩死了。显然,刘彻不希望一直做这种事。

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战绩。毫无战绩的马邑之谋正好让刘彻在主帅的人选上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见解。韩安国擅于守城,攻击能力不足。王恢能说会道,但是上了战场犹豫不决,没有一战到底的勇气和韧劲。李广临阵勇猛,难以统御全局。

有鉴于此,刘彻对主帅便有了清晰的判断,要担当重任者,必须少言多做,必须坚忍不拔,也必须能功善守。有了这些认识,刘彻更加注意发掘身边的将才。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之后,他终于发掘了一位举世无双的将才。

在国与国的纷争中,既然一巴掌拍不死别人,当然,谁也不希望拍死一个本可以友好相处的一个国家,可是为了免于侵犯,除了遏制,别无他途。可以说,谁能够率先遏制住对方,谁就能有更多的胜算。

马邑之谋失败后,刘彻的日子实在不好过。

匈奴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峻,刘彻对此忧心忡忡,却只能选择加强戒备,暂时忍让,在没有物色好合适的将领前,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马邑之事刚过半年,刘彻稍稍摆脱了失败的阴影,喘了口气,他又遇着了麻烦。

元光三年春,河水暴涨,五月份,暴涨的河水终于撕开了一道口子,一泻千里,淹了十六个郡。

看着各地的飞来的急报,刘彻的心中突然冒出屋漏偏逢连阴雨的感觉,放下雪片般的急报,刘彻竟也不免心烦意乱起来。

朕的天下到底怎么了,连老天爷也来搅和。难道朕不够爱民如子吗?难道朕不够敬天法祖么?自从朕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时朕执掌权柄,处处掣肘,如今朕独坐庙堂,想有所作为,却屡屡受挫,这是为何?为何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心中翻江倒海之时,刘彻喃喃念起了孟子的言语,顿时胸中一热,想起了多年未见的儒学大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