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贾诩为了自保,给即将崩溃的凉州集团出主意攻打长安城,结果城池是攻下来了,长安百姓的噩梦也开始了。。
李傕、郭汜二人对待百姓比之董卓有过之无不及。
董卓当初为了争霸天下,虽然残暴但至少还有所顾忌,可这二人只讲个人的享乐,对天下根本就不在乎。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满朝文武和关中百姓彻底成了二人的玩物和挡箭牌。
当二人战争打到顶点时,竟发生了一个劫持天子,一个劫持百官这种历朝历代都未有过的奇闻。
而做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贾诩一直为此背负了极大的罪恶感。
其后,他拒绝了李傕、郭汜高官的诱惑,一心一喜辅佐皇帝,为百姓解决苦难,终于不见容于李郭二人,被排挤出朝廷。
后来,虽然也有人收留过他,但大多顾忌他的声望和才华,不但不加以重用反而百般提防,只有张绣一人,对他推心置腹,引为自己的心腹谋主。
贾诩对此也是感恩戴德,想要为他谋划一个相对较好的未来。
张绣听贾诩愿意帮忙,也是放下心来,开心道:“如此,请先生指点,绣接下来该怎么做?”
贾诩道:“将军,在下有三策,将军可先听听如何?”
张绣大喜道:“先生果然大才,这么短时间就已有三策了,快讲快讲。”
贾诩也不客气,侃侃而谈道:“上策就是将军率领全部将士,放弃宛城,另投明主。在下知道将军素来无争霸天下之心,不如尽早寻一位英主,辅佐之,方不失将来封侯拜将的富贵。”
“中策是联合荆州刘表,请他派出援军,共同抗击袁术。”
“而下策则是直接投降袁术,倒也可以换得一时安稳。”
听完贾诩三策,张绣却沉默下来,好一会儿方道:“恕我直言,先生的上策和下策似乎没什么分别。。”
贾诩不以为杵的道:“两策的区别只在于寻一明主投之。”
“可袁术占据中原,手下戴甲之士数十万,兵多将广,难道算不得明主?”
“观袁术所行,奢靡无度,又嫉贤妒能,空有大志却无大德,所达者必定有限,难成大业。将军今日投之,明日难保不为他所累,故为下策。”
“那以先生所见,天下之大,有何明主可投?”
贾诩却叹口气道:“在下能有何见识,全凭将军定夺就是。”
张绣强道:“请先生试讲之。”
贾诩这才开口道:“依在下所见,当今天下有三人值得将军投效。”
“哪三人?”
“一是河北袁绍,传言他招贤纳士,颇有古君子之风,。二是关中曹操,虽然他曾败于袁术,但那是四大军阀联合,非战之罪。更主要的是这两年他已经基本上肃清了关中一带的匪患,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已经渐渐恢复了元气,将来未必没有问鼎天下的资格。三是江东许康,此人坐拥扬州之富饶,打败山越,消除了内乱,遥领交州,消除了后顾之忧,实力之强以不输于天下任何一人。”
张绣犹豫了一会儿,不自在的道:“可是一仗不大就逃跑,不但我不甘心,就算我手下的将士们也不会答应的。”
贾诩苦笑道:“我就知道主公会选择中策,既然如此,在下依旧愿意追随在将军身侧,为将军谋划。”
张绣闻言大喜,道:“那先生快快安排,看谁出使荆州最合适。”
“这个人选并不重要。刘表虽然不喜将军占据宛城,但更不希望袁术取将军而代之。此时的荆州早已被孙策搅得焦头烂额,一旦宛城再失守,袁术大军从北方就可以长驱直入,到那时才真正是刘表的噩梦。。所以,他最怕的是将军投降袁术,只要将军摆出誓死抵抗的姿态,他就一定会全力帮忙。”
当宛城的使者进入荆州城后,果然如贾诩所料,受到刘表的热烈欢迎。对于张绣提出的结盟条件他也毫不犹豫的全盘答应。不但要粮给粮,要钱给钱,还主动提出派出军队前去帮他抵抗袁术。
张绣、刘表之盟就这样很快缔结下来。
刘表的五万大军也随之向北方开进。
与此同时,在胶着不已的江夏战场上,罕见的出现了一片和平景象。
刘表由于要应付来自袁术的威胁,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和物质来填补江夏这个无底洞了,再说江夏之战,损失最大的并不是他刘表,而是黄祖。
黄祖是江夏大豪,一直掌控着江夏郡的一切,以前的江夏郡虽然名义上归属刘表,但就如宣城郡祖朗之与许康一样,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如今凭借着增兵江夏郡的机会,刘表终于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江夏的一半领土了。
只可惜他与孙策有杀父之仇,无法和谈,否则刘表早就不愿意为另外半个江夏郡再打下去。
现在正是一个好机会,让他可以把荆州的注意力名正言顺的转移过来。
至于孙策,连刘表依仗着荆州的富饶都赶到有些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