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日放晴,笼罩在玄菟郡上空的阴云终于退去。
这一次,玄菟郡不仅打退了高句丽五万大军的进攻,更是与如今在东北地区势力正如日中天的奉天军搞好了关系。
不仅得到了奉天军不会侵占玄菟郡的保证,更得到了他们愿意协同防御的安全盟约。
一时间,困扰了玄菟郡人民数月之久的迷茫感一扫而空,整个玄菟郡都陷入了狂欢之中。
与外面的狂欢不同,太守府书房内却是愁云密布。
参加完欢庆仪式的姚光将自己关在书房内,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他这次力排众议,寻求与奉天军合作,成功打败了高句丽,固然为他在玄菟郡民间百姓中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但同时也使他陷入了勾结叛匪的尴尬境地之中。
如今他不得不思考该如何向朝廷解释这次战役的成败得失,甚至手中这份报捷的奏章都已经成了一份烫手山芋。
思来想去,姚光却恐怖的发现自己竟然已经与奉天军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如今他的安危不仅不在他自己的掌握之中,甚至不在朝廷的控制之中。而在于奉天军究竟对朝廷是一个怎样的态度上。
若是奉天军愿意归降朝廷,自己不但无事,甚至可以得到一个诏安之功。可若是他们想要割据一方,那自己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死,要么与奉天军联合一起造反,还是死。
而且现在已经不是他本人无法得到朝廷的信任,就连他最宠爱的长子现在也正在奉天军中听令,与他们并肩作战。
朝廷若是怪罪下来,那就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很有可能将罪及他的整个家族。
想到这里,姚光的额头已经布满了冷汗,连贴身的内衣都已湿透。
不过,令姚光略感安慰的是,看奉天军的举止,已经有了接受朝廷招安的迹象,否则他们也不会为了交好玄菟郡,而与高句丽这个东北强国开战。
至于奉天军宣扬的为了民族利益一说,姚光是嗤之以鼻的。在私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有多少人会选择保护所谓的民族利益而放弃自身权益,更何况这群人还只是一群叛军而已。
如今以他们一郡之地,要面对塞外各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若是能得到朝廷的承认,无疑会使他们在辽东的根基更稳。
所以在姚光看来,奉天军是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条件的。
而他也将成为奉天军与朝廷之间的牵线人。虽然这有可能会进一步壮大奉天军的实力,但现在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给奉天军一个合法的身份,使自己与他们的合作更加名正言顺。
这样即使将来奉天军真的再出现什么纰漏,他也可以推脱自己的行为都是已经得到朝廷的同意的,至少惩罚时会因此降低一些吧?
想通了这点,姚光不再犹豫,提笔在自己的奏折上开始挥毫。不一会儿,一片洋洋洒洒数千言的报捷文书便完成了。
在这篇文书里,先是惯例的一大通的恭维话,然后才是报捷的内容,接着又提起辽东郡奉天军的简略情况,尤其是夸大他们希望报效朝廷的意愿,同时希望朝廷能给他们一个封号,让这些人去与高句丽拼命,为大汉保守边疆等等。
字里行间都透漏着提朝廷出谋划策,采用以敌制敌的对耗战术,削弱奉天军和高句丽实力的意思。
姚光写完后,又仔细复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方收了起来。
似乎是害怕自己会改变主意一般,姚光立刻命人快马加鞭将此奏折送往京师洛阳。
而他本人则在玄菟郡太守府内坐等朝廷对自己命运的宣判。
不过恐怕让姚光意想不到的是,他的文书送入朝廷后,竟如石沉大海一般,再没有了下文。
那是因为此时的朝堂上,各方大佬们,都已将目光投入到另一件事情上,那就是皇甫嵩回京之事。
皇甫嵩这次回京可不是什么立功受封,而是被押解进京的。
说来可笑,年前皇甫嵩还是国家的救星,人民的英雄,而这还不到半年时间,他竟然就变成了阶下之囚。命运之离奇,当真令人叹为观止。
原来今年早些时候,北宫伯玉等人入侵三辅,朝廷为了收回皇甫嵩的权利,便诏令刚刚做冀州刺史不过数月的他立刻回镇长安,为皇家守陵。
皇甫嵩不敢违抗皇命,急匆匆的赶到长安后,却无奈的发现他此时已然无兵无将,面对声势浩大的西凉军,只能暂避锋芒。
而此时,十常侍又联合起来,想要收皇甫嵩为己所用,张让故意向他索贿五千万钱。想要试探他一番,若是皇甫嵩同意给钱,则表明此人可以被他们利用。
奈何,皇甫嵩严词拒绝了他们。
十常侍在明白了他的心意后,立刻上书灵帝,以他连战无功,耗费钱粮为由,将其弹劾。
灵帝早已对皇甫嵩的强大军功忌惮不已,以前他任冀州刺史,手中有钱有粮有兵,灵帝还有些顾及,不敢动他。如今皇甫嵩既已离了冀州老巢,那他就像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