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蒙山军> 第二十一节曹锟的报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节曹锟的报告(2 / 3)

锟的判断。

军资基本被掠走了,匪徒们带走的不仅是百余名俘虏,还有十几辆大车,车上装着掠夺的军资。但令曹锟不解的是,毛阳镇的士绅们并未受到伤害,他们的家也未遭打劫。

那样他们就走不快,而且必须走大道。曹锟又亲自去了平邑,询问了那天的情况,然后打开地图,研究了半晌,这帮狡猾的土匪或许向泉林去了?曹锟也吃不透。这一带山脉纵横,沟壑相连,作为客军确实在地利上占不到优势,他也是初来山东,生疏的很。手里配发的地图很粗疏,很多关键的地名都没有标出来。

晚饭后骑兵队返回到镇上,报告蓝总兵那边并未发现贼人的踪影。那伙人彻底失踪了。他本来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他知道,新军的其他部队肯定有调往沂州方向的,他可以联合友军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搜查和清剿。但现在就是这样,军情传递总是慢的让人心焦。德国教官教授的方法在大清的地面上不可用,比如电报,据说盛宣怀大人开始架设从京师到上海及武汉三镇的电报网,对于鲁中山区,传递消息只能靠快马。匪徒们占着地利,官军在消息的传递和行动的速度上都不占优势,而且,曹锟已经意识到,更大范围内传出漏网大股匪徒并且让自己蒙山巨大损失,对自己极为不利。

他立即打消了刚才的念头。

曹锟决定就此收兵,向他的镇守地曹州开进。

回到曹州,曹锟必须给袁世凯做详细的报告了。他相信袁世凯已经得到了消息。当然是好消息,蒙阴那边不会不报捷,但他们并不清楚毛阳镇的惨败。

曹锟在镇守使府的书房开始撰写给袁大人的报告,这个报告有些难写。本来是一场大捷,也是新军练成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实战,犁庭扫穴、擒获匪首是无可争辩的大功。所以调子当然应当是报捷了。他明确写明已生擒蒙山贼大头领孙德旺,阵斩二头领刘豫才、三头领孙德明、四头领周花南和五头领农孟夫。生俘匪徒七百余。按照一般的军事常识,这伙为祸地方多年的匪寇已经被剿灭了!这难道不是大捷吗?

但部队的损失呢?特别是留守毛阳镇的那个工兵队被全歼,大批军资损失,该怎么写呢?损失被服粮草不是曹锟最头疼的,最麻烦的是部队的损失太大了!虽然袁大人的部队在进入山东后迅猛扩军,部队在德州、青州、济南一带招募了至少上万人,目前左右两翼已经正式成军,实力大增。但带来的问题是由于新兵过多,缺少必要的训练,部队的实际战斗力是下降了。自己带的这个标就有四成以上的新兵,不然的话也不会遭受如此惨重的伤亡。

关于阵亡官兵的名单,曹锟是一一过目了,有一半是小站的老人,这让曹锟很难过。他可以想见袁世凯的难过和愤怒。怎么办呢?

一直到晚上,曹锟也没有写好这封折子。这时他的新幕僚,曹州人郑笃前来催驾,请曹锟赴宴。这个宴会,曹锟真的没心思去。曹州府闻听官军一举歼灭蒙山贼,高兴的要命,由商会出面,请曹大人及各级官佐在城中最大的酒楼慕仙楼吃酒庆功。曹锟起初是答应了,但现在的心情灰暗下来,击毙和俘获蒙山贼主要头目的喜悦被超出预料的严重伤亡冲淡了。

郑笃瞄一眼桌上的文稿,“曹大人!您这是给袁大人上报战果吗?”

举人出身的郑笃是他准备来曹州任职时徐世昌荐给他的。至于这个郑笃与徐大人如何结识的,曹锟也不甚清楚。徐世昌推荐此人的理由是他接手曹州,需要一个对曹州地方比较熟悉的幕僚。

对于徐世昌的推荐,他当然不能拒绝。徐世昌在小站时期就是袁大人的参谋长,加上文案唐绍仪,是袁大人的两个文胆。这段时间里,他对郑笃的印象还不错,这是个有趣的书生,颇给他解消了许多的寂寞。

“恕学生狂妄,这个奏稿,不需大人费心。给晚生一天时间,保证拿出让大人满意的文稿。”说完,拽上曹锟前往酒楼赴宴了。

果然,郑笃第二天便拿出了给袁世凯的报告。这篇稿子郑笃写得文采飞扬:如何考虑蒙山之险,采取声西击东,迫使匪徒们弃守蒙山天险;如何精心在无名谷布置了伏击圈;如何临阵指挥,镇定自若;如何挥军奋击,一举击毙刘、孙、周、孟四大匪首且生擒大匪首孙德旺﹍﹍报告写的活灵活现,一个身先士卒,指挥若定的将领风采跃然纸上。

对于毛阳镇遇袭,郑笃则一笔带过,只是说有少数从抱犊崮流窜至毛阳镇的残匪,利用当地赶集的机会窜入毛阳镇袭击了驻守镇子的辎重队,抢掠了部分服装和全部军饷,自己当时正在蒙阴附近歼灭匪军大队,部署不周,特此向巡抚大人请罪。

就全文来看,毛阳镇的损失不过是个意外。甚至连瑕不掩瑜都算不上。是的嘛,鲁中南山壑纵横,遍地土匪,这不是新军的过错而是官府的无能。但郑笃还巧妙地为蓝慕光请了功,说,正是因为蓝总兵在山南部署下铁桶阵,才迫使匪军向东逃窜,落入曹锟的圈套。

“花花轿子人抬人,这样,蓝总兵那边就不会找大人的麻烦了。”郑笃解释道。

“写的不错。果然是大才。”曹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