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部长顾维钧在与蓝辛国务卿充分磋商后,从美国直接去了巴黎。
巴黎会议被冠以和平的名义,计有27个国家参加。但实际决定者只有区区七国,其余不过是陪衬而已。巴黎和会最耀眼的政治家是四个人,威尔逊、乔治劳合、克里蒙梭和龙谦。记者们追逐着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独家新闻。在记者的眼中,曾经当过大学校长的威尔逊是严厉、固执但又是正直的,乔治劳合则是一个暴躁、多变的威尔士人,克里蒙梭的民族主义倾向最为严重,除了法国的利益,其他一概不关心。龙谦被记者们评价为最神秘的东方政治家,举止最军人。谈话最风趣,身世经历最神秘。其成就最令人瞠目。十年前,中国还是一个任人欺凌的国家,十年后,中国竟然可以和美英法等一流强国并列。仅此一点就令记者兴趣浓浓。除了对同盟国(主要是德国)的处置及他个人事务外,龙谦对记者几乎是有问必答,他的驻所完全对记者开放,晚上十点后的采访也不会拒绝。他的风趣坦率以及对世界局势发展的独特眼光成为巴黎上层传诵的热点。
美国总统威尔逊所提的关于终止战争和战后重建的14点建议在略微修正后获得通过,成立一个旨在解决各国争端的永久性组织——国际联盟却障碍重重,首先是总部(常设办事机构)意见分歧极大,英国主张将国联总部设在伦敦,而美国则主张设在华盛顿,前者得到法、日的支持。后者则得到中俄的支持,最终妥协为将总部设在一个中立国,最终选定了瑞士的日内瓦。
威尔逊成立一个国际性的常设组织以解决各国争端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它的成立本身就表面在摆脱1914年之前的国际间无政府状态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如果国联真的按照威尔逊的设想发挥其作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或许真的打不起来了。但国联并不为世界各强国所重视,德国已经战败,没有了发言权,战胜国中英法存了应付的念头,基本是在给美国面子。中国支持但力量有限,日本跟着英国跑。意大利则因在巴黎和会没有捞到好处而心怀不满。令人叹息的是发起国美国最终也出了岔子,因为巴黎和会的最终协定不为美国国会所满意。对于威尔逊带回去的东西,参议院不予批准。其原因既有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力量仍大,对欧洲事务深感厌恶,也有对巴黎和会的决议不满。美国除了发了一笔战争财外,并无实质性(领土方面)的任何好处,参议院顺带连美国加入国联也否决了。
这当然是后话。民主政权就是这样,总统或政府总理在国务问题上的最终决定必须取得国会批准。当时在法国的威尔逊总统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费心费力搞出来的国际性机构却没有美国的参加。
会议的重点是德国问题。法国对此反应最为激烈。因为在西欧的大战始终是在法国领土上进行的,直到德国投降前,德军仍盘踞于法国领土。所以,法国提出了一揽子“惩罚”德国的提案,包括领土问题和战争赔款问题。而美英日澳等国则更关心德国海外殖民地的归属。
首先是领土问题。
法国人最初提出,应在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上设立一个由协约国保护的国家。但遭到中美两国的反对。英国人也认为过分的要求只能是埋下再一次战争的种子。法国人被迫做了让步,但要求英美承诺,一旦法国遭到德国的攻击,英美有义务与法国并肩战斗。当然,法国必须得到实惠,除了战争赔款外,法国拿回了洛林和阿尔萨斯,并且要求萨尔煤矿在15年由法国支配,萨尔区领土在15年内有国联管辖,到1935年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问题。
对于东欧,各国一致同意波兰复国。之前已经说了,西方大国对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一致反对的,布列斯特条约已经废止,白俄罗斯地区成为了布党统治区域,建立一个新波兰,有助于在红色俄国与中欧间树立一道屏障。但法英仍不忘惩罚德国,波森和西普鲁士划给了波兰,使得新波兰拥有了出海口。德意志古老的城市但泽成为了自由市,将容克贵族的发源地东普鲁士与德国本土隔离了,东普鲁士成为了飞地。拥有丰富矿藏的上西里西亚也被划归了波兰。由于奥匈帝国的解体,苏台德区主要居民是德意志人,他们并入德国的要求被拒绝。成为了一个新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布尔什维克主义,巴黎和会为东欧绘制了一副新地图,七个新国家产生了: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东欧的版图变化巨大,曾经的二元帝国奥匈帝国瓦解了,奥地利和匈牙利成为了无足轻重的两个小国家。罗马尼亚因得到了匈牙利和俄罗斯的一些领土扩大了疆域,希腊也因获得了土耳其的领土增加了版图。
中东地区的政治秩序被改变。曾经的奥斯曼帝国早已消失,土耳其成了共和国。其领土局限于小亚细亚和君士坦丁堡周围地区,奥斯曼帝国的其余领土成为了英法的禁脔,叙利亚和黎巴嫩交给了法国,巴勒斯坦和伊拉克交给了英国。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归了英法,比利时也得到了好处,德国管理的西南非洲归了南非联邦。